王安石故事三则
1.王安石“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一场绵绵春雨,南京便浸润在淡淡的烟云中。大江东去,钟山巍峨,如一幅静默淡雅的山水画卷。
钟山脚下,王安石静静地伫立在他修葺完毕的半山园内,风吹过,丝丝雨意萦绕着他的白发。天色渐晚,墙角边疏落的几株梅花,让半山园显得更为孤寂苍凉。
担任宰相,被罢相;再次担任,再一次被罢相。在一片声讨中,从京城回到南京,回到自己曾经担任江宁知府的故地,王安石感觉到一种宁静和亲切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回到南京后,王安石在府城东门和钟山之间结庐筑屋,“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但庇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取名“半山园”。此后很多年,王安石便在南京过着他的半隐居生活,潜心于学术,聚徒讲学。
处江湖之远,居偏僻之所,王安石最喜欢的是登高远眺,他的目光总是投向远方,他的心中总在牵挂天下苍生。
半山园边,庭前花开花落,飘落的是春色,但王安石那为国担忧的忠诚没有丝毫减弱。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抚州临川人,21岁考中进士,先后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常州府知府,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职。
虽跻身官场,但从不钻营,王安石更喜欢的是坦荡安然地做一名地方官。从中第开始,直到46岁位居宰相推行变法为止,他多次拒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对入朝为官的诱惑毫无所动,长期留在做具体工作或地方官的任上,从县令一路做到太守。
做富民强国的大事,做有利天下苍生的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在地方官任上,王安石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他的各种创新实践也大获成功,深受百姓爱戴,成为具有崇高官声与民望的地方官。其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他改革学校,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他实验推行农民贷款之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
王安石骨子里有一种高贵精神,他没有别人那种强烈的升官欲望,而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严格要求自己,淡泊物欲,不以金钱萦心,不为名利牵绊。王安石的率真和性情,在他的《清平乐》一词中可见一斑:“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钟山之上,天空云卷云舒,流逝的是时间,但王安石那拗宰相的铮铮铁骨没有些许褪色。
才华出众的王安石,性格独特。他为人刚正,处事敢于坚持己见,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他曾经在包拯手下担任群牧司判官,有一次,群牧司衙门里的牡丹花盛开,包公置酒赏花,众人轮番敬酒,兴致甚高。在包公劝酒时,他不管包公如何劝,始终滴酒不沾,硬是不给自己长官面子。
这就是王安石的性格,从不逢场作戏,随波逐流。
48岁那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当时的大宋,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家越来越衰弱。推行政治变革,扭转积弱的局面,是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数十年来,几乎每个正直官员都会提出治理“三冗”的主张,并且想方设法减轻“三冗”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可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呼吁、争论、谏劝,“三冗”问题非但未见解决,反而越闹越凶,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个死结。
才华超群的王安石不屑于重弹治理“三冗”老调。他深深知道重弹老调没用,只能寻找新路。王安石提出的变法内容,有“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将兵法”、“保甲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及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改革等等。其核心内容只有两条:青苗法、市易法。就是政府充当银行的角色,贷款给群众扩大再生产。青苗法就是政府贷钱或者种子给农民,收获后再偿还;市易法相似,就是贷款给小商小贩们,然后还有国家调控市场等常用措施。
变法是对旧秩序的颠覆,改革更是对利益的重新调整。王安石的改革举措就像一枚枚重磅炸弹,炸得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头晕目眩。从变法推行开始,反对的声音就络绎不绝。面对一片讨伐声,孤军奋战的王安石坚持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变法运动表现了王安石思想的独立,致力于“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以及他的过人胆识。
王安石的新法持续了7年,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最终却失败了。得知新法被废罢后,独居南京的王安石病情日益加重,不久就孤愤而死。在去世几天之后,王安石遗体才被他的弟弟王安国发现。此后的大宋王朝,再也没有时代的强音,再也没有振兴的呐喊了。王安石去世41年后,北宋灭亡。
王安石变法,让当时的大宋受益匪浅,但自己却因变法而声名狼藉,给他带来了千年争议。不论如何,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值得尊重。就如他的《浪淘沙令》一词所叙述的那样:“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江宁城外,长江无语东流,凋谢的是岁月,但王安石那文人的高尚品格依然万古长青。
王安石一生为官清廉,没有私敌,就连他的政敌都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典型的好人一个。如果不是做一个改革家,单单是文人,王安石的名字也会名留史册。作为文化大家,退居南京的王安石并不孤独。他高尚的道德与杰出的文采,让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歌咏唱和。
一次苏轼路过江宁,王安石身穿粗布衣服,骑着毛驴到江边迎接。比他小16岁的苏轼向他行礼说:“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说:“礼岂为我辈设哉!”两人相伴,论文说佛,同游钟山,赋诗相和。笑谈间,王安石的《南乡子》一词便喷薄而出:“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南京是王安石喜欢的城市,他也把更多的感情投入这块土地,他的许多诗词文章写就于南京。在存世的1600多首王安石诗歌中,有500多首是在金陵完成的。他的词多数也在罢相隐居金陵时所作。如他的《菩萨蛮》一文:“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是隐居半山园所写之词,描绘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诗人摆脱宦海远离尘世的村野情趣,渲染了王安石安然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王安石的著作极为丰富,他的文学作品中闪烁着夺目的政治光彩。其散文长于说理,言简意深,笔力雄健,见识超群;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对宋初形式主义的文风是有力的冲击,对豪放派诗词有直接影响。
王安石一生的最大志向并非诗词文章,而是政治改革。他对作词持轻视态度,曾嘲笑晏殊:“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因此,王安石存词较少,只有20余篇,但还是留下了《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样意境开阔、风骨凛然的经典名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邋遢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辉灿烂的千古风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长年累月不漱口不洗头不洗脚不洗澡不换衣服,整个人酸臭难闻,简直就是北宋版的“犀利哥”。
年轻时,王安石当过扬州太守韩琦的秘书。他酷爱读书,经常一读就是一整夜,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天亮了,也不洗脸刷牙,蓬头垢面地就去上班了。韩太守很注重仪表,看不惯他的邋遢相,批评他说:“我说小王同志,老喝酒算啥玩意儿,没事还是要多读书充电的好,夜生活不要太丰富了!”王安石也不解释,只是下班后跟同事吐槽:“老韩不了解我,我也懒得跟他解释!”
由于常年不注重“面子工程”,王安石脸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垢,黑得跟包拯有一拼。一次,王安石的铁杆粉丝吕惠卿跟他说:“老王,脸黑不是病黑起来要人命,你去美容吧,用澡豆可以洗白白。”王安石还嘴硬:“脸黑不是病,天生就是这样黑不溜秋的。”吕惠卿说:“不是病,澡豆也能把你这黑炭头漂成小白脸。”王安石倔得不行,说:“老天爷给了我一张大黑脸,用什么洗面奶洗都没用,还费那劲干啥?”于是他坚决不洗脸,将黑脸进行到底。
因为经常不洗澡,王安石身上就产生了一些副产品。一次高层开会,最高领导宋神宗正在作重要发言,一抬头竟发现有只虱子从王安石的领口钻出来,一路爬上王安石的胡须,闲庭信步,安然自若。宋神宗知道王安石这货平常不爱干净,可没想到他脏到这种程度,忍不住笑出声来。王安石被笑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咋回事。会后,王安石问同事王禹玉:“头儿刚才笑啥呢?”王禹玉指着还在他胡子上观光旅游的虱子说出了缘由。王安石当场就要捏死那虱子。王禹玉连忙阻止说:“别啊!您老养的这宠物曾在宰相的胡须间漫游,又经过了皇帝的检阅,这么牛的神虱怎么能轻易捏死呢?还是放生吧!”王安石听得满脑门黑线。
但是,王安石的邋遢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老婆吴氏有洁癖,因为个人卫生问题没少跟他闹别扭。北宋时期政府规定,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不得带走任何公家物件。王安石离休后,吴氏把公家的一张藤床带回了家。政府派人来要,王家人不敢做主,就向王安石请示。王安石也不敢轻易招惹“母老虎”,就想了一损招,散开头发赤着脚在藤床上来回打滚,吴氏看后,一阵恶心,马上让人把藤床还给公家了。
3.御交大案
北宋神宗皇帝在位年间,东京有个宗亲被册封为鲁王。鲁王膝下有一个独女,芳名珠姬,人称“宝珠郡主”。
“宝珠郡主”那年刚满15,还未曾许配,小模样十分可人,身材曲线极美,特别耀眼。赵珠姬深受鲁王溺爱,天不怕地不怕,活像男孩。按辈分她是神宗皇帝的堂孙女。神宗皇帝见她活泼可爱,也时常唤她单独进宫,陪伴下棋,还准备要为这个堂孙女指婚哩。
这年的正月十五,按年例,神宗皇帝会在夜里亲自去东京街上看花灯,然后上金明池望火楱,高兴地玩个通宵达旦。宰相王安石,枢密副使欧阳修等百官也要在佥明池望火楼下坐定,品酒赏灯,度过一夕。按照神宗皇帝话说,这叫:“元宵节君民同乐,普天同庆”。
东京即今日开封,又称“汴京”,都市十分繁华,是当世第一大都市。宰相王安石变法后,国计民生年年变好,于是神宗皇帝比以前的皇帝更有兴元宵节君民同乐,普天同庆。从正月十三开始,东京开封十街九巷便开始有花灯可看了。
这一夜,明月当空,照耀东京如同白昼。当年元宵节夜里,王侯贵族的女眷不便抛头露面,多在离金明池望火楼不远的宣德门设帷幔,以便女眷们观看花灯。东京开封有许许多多宗亲贵戚,于是宣德门前三五里,全是金帷绣幔,成了当时东京开封正月十五的一道奇景。
这年鲁王也在宣德门下设了帷幔,但别人都在金帐里探头探脑地看,偏偏赵珠姬十分顽皮,一高兴,就跑出帷幔,站立高完之上,远眺金明池望火楼上的大花灯。
俗话说:自古红颜多薄命。赵珠姬这一露脸,竟被个坏小子给盯上了!此人乃北宋太祖时的开国大将军潘美的曾孙潘权。潘美也就是《杨家将》里被说成坏东西的潘仁美。其实此人远不像说书人说的那样坏,实打实是一个历史有功人物,但他的这个曾孙潘权却真的是个头上长疮脚下流脓的坏东西。他年纪不过20出头,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却生就一副歹毒心肠,更兼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是个偷香高手,人送外号“东京第一叼色手”。
“宝珠郡主”赵珠姬观看花灯,眺望金明池望火楼,正被走过来的潘权看见了,心说:这姑娘是哪个府里的,真真的是一看倾入城,二看倾入国啊,比得上西施王昭君,一眼就叫男人终生忘不了!潘权带着几个仆从,四处奔波寻访丽人,乍一见珠姬,这脚就再也挪不动窝儿了。这小子色胆包天,当下灵机一动,想了个坏主意,随即吩咐下人如此这般……
夜深人静,赵珠姬回到帷幔里,正准备换身衣服,突然问帷幔起火了。火借风势,上百个帷幔顿时烟雾弥漫,遂成一片火海!金明池望火楼的士兵赶到,扑火也好难,只顾救人之命。这时候,众人手忙脚乱,各尽所能都抢着逃命。独有一个秃头尼姑,却不怕熊熊大火,口口声声叫喊着:“郡主大小姐,大小姐你在哪里?”赵珠姬早吓倒在地,手脚发软,听到之后,慌作一团地连忙应道:“是谁?我在这里……”秃头尼姑踏火而来,上前一把扯住珠姬,轻声道:“郡主大小姐,莫怕,我带你逃生。”说着,用一件早就备好的已经浸湿的衣服把赵珠姬一襄,干净利落地冲出火海。更巧的是,不远处就有一顶大轿。秃头尼姑一喊叫,有人忙把昏昏沉沉的赵珠姬抬进轿内,然后飞也似的走了。
当赵珠姬从惊吓中苏醒过来,发现眼睛已经被人蒙上了黑布,四肢也上了绳索,这是怎么回事?赵珠姬能感觉到自己正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四下有一股蒙战鼓皮的味道。隔了一会儿,有人进来了,狞笑道:“郡主好妹妹。该我来享福啦!”说着,便扑上来把珠姬压在了身下,并用手撕扯着她的衣服。赵珠姬知道遇上了坏人,拼命挣扎,苦苦哀求。但潘权图的就是她的色,根本不理她那一套,恬不知耻地说:“好妹妹,美人我见多了,但从没像今天,我一见到了你骨头就酥了。该着你是我的,咱就别瞎耽搁工夫了!”可怜的“宝珠郡主”赵珠姬这一夜被潘权多次强暴,备受凌辱。12天之后,潘权等到鲁王赎买独女赵珠姬的7000两金子到手,才放了赵珠姬。
“宝珠郡主”赵珠姬回到家,鲁王关切地问着:“他们没有欺负你,是不是?”赵珠姬心如刀割,却不想父亲、母亲为此难过,便咬着牙说道:“他们只不过是绑架,只要钱财,没有必要为难我。”说着这话,姑娘心里已暗下了决心,拼着一死也要找出那个歹人。
受了那般的凌辱,“宝珠郡主”豁着一死,偷偷地到皇帝处报了案。神宗听到他平常宠爱的堂孙女“宝珠郡主”竟然惨遭强暴,不由得恼羞成怒,当即召来宰柯王安石,要他亲理此案,并告诫他慎重从事,切莫走露风声。王安石情知案情重大,不敢耽搁,下了朝堂,便径直来找好友欧阳修商量。
欧阳修听了案情,叮嘱他道:“宰相大人,宝珠郡主赵珠姬之案,急是急不好的!这件事乃是大人最近几年头一回接到案件,是不是?”欧阳修说得对,“宝珠郡主”赵珠姬报的这个案,是王安石来东京之后第一次破案。王安石当江宁知府时,曾经破过不少大案。他一想,欧阳修的意思是“宝珠郡主”赵珠姬是神宗皇帝的堂孙女,神宗皇帝要他宰相王安石来破案,会给他很大压力,对破“宝珠郡主”之案不利,只有冷静才能破案!他也深以为然,当下谢过好友,告辞出来,心里已经有了主张。
次日,王安石便特地登门拜访了惨遭强暴的赵珠姬,说要跟赵珠姬切磋围棋,好陪伴神宗皇帝下棋。鲁王一家见是宰相王安石开口,神宗皇帝又爱堂孙女,爽快地答应他们见面。在后园凉亭之内,四处无人,宰相王安石见着了赵珠姬,开口问道:“郡主,蒙你的眼睛强暴你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他家里有什么样的气味?你在他家留下什么样东西没有?”赵珠姬想了一会儿,说那个歹徒有口臭,个头很大,很壮实,好像没有多少文化,他家四下有一股蒙战鼓皮的味道,赵珠姬双手曾经在歹徒床上的两侧,用指甲各刻画一个“歹”字!而且。他还有个帮凶,是一个秃头尼姑!
宰相王安石问明了情况之后,迅即回家,叫来仆人胡石头,吩咐道:“你一刻不许耽搁,马上就出城,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懂了吗?”胡石头原本是王安石当江宁知府时捡来的孤儿,这年只有17岁,虽说少儿时吃不饱穿不暖,但宰相大人待他比儿子还亲,他身子矮小、瘦弱,但却非常肯吃苦,这些年一直跟着王安石请到家里的几个武学大师学习,现在已经是文武双全,还会飞檐走壁。按宰相王安石的吩咐,胡石头出城进城,四处侦寻一个“素爱寻花问柳的官家子弟,此人有口臭,个头很大,很壮实,好像还没多少文化”的人。胡石头几番查对,整访查了七天,符合那几个“条件”的京城中就有8个。王安石一乐,要欧阳修找来8家资料一分析,王安石眼前一亮:“这爱寻花问柳的官家子弟中,潘权是个偷香高手,人送外号‘东京第一叼色手’,他的嫌疑最大!赵珠姬说过,这歹徒家四下有一股蒙战鼓皮的味道,开国大将军潘美,曾经被太宗赐过一面金鼓……”为慎重起见,宰相王安石又要胡石头夜间再去潘家看看,胡石头真的在潘权床上的两侧看到了用指甲各刻画的一个“歹”字!天亮之后,王安石与欧阳修要大理寺派兵私下抓获了潘权。王安石与欧阳修就在大理寺突审潘权。潘权死不承认,王安石请来“宝珠郡主”赵珠姬与他当面对质,又例数“他家四下有一股蒙战鼓皮的味道”,而且赵珠姬双手曾经在歹徒床上的两侧用指甲各刻画一个“歹”字,胡石头亲眼看到等铁证,潘权这才不由得方寸大乱,赶忙双膝跪倒,苦苦哀求王安石:“宰相大人,我是强暴过宝珠郡主赵珠姬,火灾也是我弄的,我是开国大将军潘美的后代,曾经被太宗皇帝赐过一盏‘有罪无罚’的金杯,我下次不敢了!”王安石听了,义愤填膺地喝道:“畜牲!开国大将军潘美是何等英雄,竟出你这般的后世子孙。潘权,今大理寺断定,你强奸宝珠郡主赵珠姬,元宵放火烧死6人,损失巨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来呀,拉下去。”
王安石深恐夜长梦多,迟则有变,当天就以潘权元宵放火烧死6人,老百姓损失巨大为名,将事先塞了嘴巴的潘权在东京东市斩首示众了。自此,东京几百个爱寻花问柳的官家子弟,因有王安石在朝,而再不敢胡作非为了。后来,“宝珠郡主”赵珠姬被神宗皇帝顺当地指了婚,幸福一生。赵珠姬80岁临终时,才讲出王安石破案一事,这破案故事才成为后代文人争相传颂的一个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