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生平简介
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19岁成职业革命家
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取名邓先圣。
1909年 进私塾读书,学名邓希贤。
1910年 入协兴乡初级小学学习。
1915年 入广安县高等小学学习。
1918年 入广安县立中学学习。
1919年 秋,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10月,抵达法国,不久入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
1921年4月,到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总厂当轧钢工。月底,辞去工作赴巴黎。
1922年 夏,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 夏,参加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4年 参加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赤光》的编辑工作。7月,当选为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委员,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1月,赴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 春,离苏回国。7月,到武汉,任中共中央秘书,更名邓小平。12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8年 年初,和张锡瑗结婚。张于1930年病逝。
30岁参加遵义会议
1929年 夏,化名邓斌,前往广西。12月,同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任红七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
1930年2月,同李明瑞、俞作豫等发动龙州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兼任红八军政治委员。在广西右江地区11个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931年2月,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8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1932年7月,任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
1933年 春,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5月,遭“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职务,受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到乐安县南村当巡视员。不久,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8月,主编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星》报。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6月,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5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主任。
44岁指挥淮海战役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区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
1939年9月,同卓琳在延安结婚,后一起回到太行山。
1940年8月至12月,参与指挥“百团大战”。
1941年4月15日,发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
1943年1月26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对五年来对敌斗争作了系统总结。10月6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晋冀鲁豫地区党政军工作。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日本宣布投降。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区政治委员。9月至10月,同刘伯承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
1946年6月,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8月至翌年1月,与刘伯承先后组织指挥了陇海、定陶、-城、滑县、钜(野)金(台)鱼(乡)等战役。
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6月30日,同刘伯承率军强渡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同刘伯承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线推进到长江北岸。
1976年4月,北京发生悼念周恩来总理、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被撤销一切职务。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73岁复出
1977年4月10日,致信中共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5月24日,指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7月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的最根本的东西。
8月至9月 多次召开座谈会,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领导和推动科技和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1978年3月8日,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系统地论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
9月 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后到东北三省、河北、天津视察,反复强调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0月 提出中国要实行开放政策,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发展的起点。22日至29日,访问日本,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
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8日至22日,出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会议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首次访美
1979年1月28日至2月6日,中美建交后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3月30日,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月28日提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
10月4日提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今后长期工作的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
11月26日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2月6日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
1980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报告,强调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
5月31日谈农村政策问题,强调要因地制宜,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告时指出,对现行制度存在的党政不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弊端,必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提出要建立退休制度。21日、23日,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回答提问时说,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9月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力推改革开放
1981年6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全面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提出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
9月19日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演习部队,讲话时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982年5月6日指出,我们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一方面仍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8月21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谈话时重申,中国是第三世界的一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本月中旬,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24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阐述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为以后中英两国政府的谈判定了基调。
1983年6月 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军委主席。26日,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谈话时明确提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4年2月 在视察广东、福建后,肯定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建议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6月 会见香港代表,指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策,不会变。
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典礼上检阅部队并讲话。22日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排除使用武力的承诺。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12月19日 出席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宣布裁军百万
1985年1月19日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3月4日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28日,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并阐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国际形势判断和对外政策的两个重要转变。
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强调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理论学习。
1986年1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3月5日,对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批示:“这个建议很重要,不可拖延”。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八六三计划”。“八六三”指1986年3月。
4月19日会见香港知名人士,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9月28日在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草案时讲话,指出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搞自由化就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就会破坏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2月19日指出,企业改革主要是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
阐述“初级阶段”
1987年1月至3月 针对1986年底一些高等院校少数学生闹事,多次谈话指出,要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月6日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4月13日出席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8月29日指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10月13日说,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11月 根据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决定,任中央军委主席。
1988年5月25日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9月5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月 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强调,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2月21日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谈话时提出,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强调中国最需要稳定
1989年2月26日会见美国总统布什。谈话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离开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开放和搞经济建设。
3月4日同中共中央负责人谈话,指出中国不允许乱。十年来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
4月 针对北京发生的动乱,两次发表谈话,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平息动乱、稳定局势的决定,表示完全赞同和支持。主张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5月16日会见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5月至6月 提出中国共产党要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要以江泽民为核心。
6月9日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这次事件爆发出来,促使我们冷静地考虑过去和未来。本月中共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9月4日同中共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对国际局势我们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11月9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
12月1日指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87岁“南巡讲话”
1990年3月3日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本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1991年1月至2月 视察上海。提出抓紧开发浦东,不要动摇。
1992年1月至2月 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重要的“南巡讲话”,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1997年2月19日 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