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故事,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5岁的林徽因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深得族人宠溺的林徽因眉宇间灵气飞扬。旧式家族庶出的大小姐,来自亲情的倾轧与磨难,是必修课。林徽因一定将一干人敷衍得很好,在失宠的母亲之外,另寻可倚重的亲情树干。庭院深深,无时不发生着微妙的情感拉锯战,林徽因在决赛中拔了个头筹。林泽民女儿的记忆中,母亲爱表妹徽因胜过其亲生母亲:可想,伊足令众姐妹“侧目”。聪慧,是不消说的,另一面,林徽因一定有着超乎寻常女人的心劲。讨人喜欢是件巨大的工程,要有天分。“讨”字有“寸”,林徽因能拿捏出个中分寸。
林徽因做足了功课,亲情方面,博取掌声一片。1920年,随父游历欧洲这样的头彩,终砸到头上。
随父游历欧洲,是林徽因一生最大的转折点。在英伦,林徽因得遇徐志摩。
我们有理由相信,1920年初秋的一天,伦敦大雾初霁,23岁的徐志摩,是以焕发的容光、轻盈的脚步走人林长民家客厅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他美容光焕,轻盈的脚步踩的是唯美的鼓点。
潇洒地出现在林徽因面前的志摩,至少持有3个证书:北大毕业证书、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证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证书。徐志摩亦怔忡不已:面前的少女,有着驯鹿般清亮柔美的眼睛,分明有一股异样的灵气,在林徽因的瞳仁氤氲。
“恨不相逢未娶时”啊。满腔情思,急欲寻找喷薄的出口,他给林徽因写信。父女俩商定,决定由林长民代为回信: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怵……
令林家父女俱感“悚惶”的情书,摧毁力何等之强——大约更在《爱眉小札》之上吧,首枚情书导弹啊!
总乐意乘一匹想象的快马,驰骋康桥,亲睹河畔金柳下斜倚着的林徽因的倩影,林徽因是令诗人怦然心动的夕阳中的新娘,伊在波光里的艳影,在诗人和读者的心头荡漾……
林徽因有没有爱过徐志摩?这不重要。关键是,林徽因曾被徐深深吸引,林徽因的情感,被徐启蒙过——她所谓的“富于启迪性的友谊”,他俩有过“交会时互放的光芒”。是的,徐志摩的爱情圣火,是少女林徽因点燃的;徐志摩的诗情,也是少女林徽因剥茧抽丝的。林徐二人的情感,因彼此而丰沛。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提前回国。林徽因想以不辞而别的方式冷冻徐氏那疯狂的热情。“净身出户”的徐志摩追回国内。“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林的情感,已非徐所能左右。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林二人以金童玉女的形象相伴左右,与老人的鹤发相映生辉。徐林同台,流利的英语,俊秀的扮相,举座皆惊。
1931年春天,林徽因打沈阳回北平香山疗养肺病,徐志摩时去探望,一时“浮言”四起。徐志摩不得不屡次向陆小曼剖白心迹:“至于梁家……半亦因为外有浮言……如今徽因偕母挈子,远在香山,音信隔绝……我不会伺候病,无此能干,亦无此心思:你是知道的,何必再来说笑我。…香山侍病”说非空穴来风。与徐志摩、林徽因皆过往甚密的沈从文1931年6月19日有篇《寄冒雨上×山的诗人》,便是“香山侍病”的实录——纯粹是文友间的调侃,干净的,没有丝毫的龌龊。
1931年9月,林徽因吐出《深夜里听到乐声》的心声:“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3个月后,志摩飞天。梁思成将飞机上的一块残骸带回来,林徽因将其挂在卧室的墙上,徐志摩已成为一根暗刺,林徽因愿意生受个中之痛。
潜意识里,她根本就想以这种唯美的方式“长相思”地永久相爱?
张幼仪的自传中提及,林徽因在1947年去世前见了她一面:“做啥林徽因要见我?我要带着阿欢和孙辈去。她虚弱得不能说话,只看着我们……我想,她此刻要见我一面,是因为她爱徐志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她即使嫁给了梁思成,也一直爱徐志摩。”
两个女人,隔着20多年的风尘。潦草而隆重地相见了。彼时无声胜有声。
所有的前嫌,都在临终的目光里雪藏吧。
林徽因在待人接物方面,全然承继父亲林长民的风格做派。她也有掩不住的明星气质。她的这种明星气,还不光是生得美,关键她有一种旋风式的气场。在伦敦,她以惊人的聪慧和美貌吸引了徐志摩;在加拿大结婚,她又凭借美貌和一套带头饰的东方式的结婚礼服,征服了加拿大的新闻界。
林长民有种文艺气质,他擅诗文,更工书法,中南海新华门匾额即是他的手迹。耳濡目染间,林徽因也变得文艺起来。父女俩身上,都有种别样的诗意,活泼的,惆怅的,明朗的,交织在一起,化作人间的四月天。他们一同坐邮轮、火车,走过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两个背影,充满豪情。他不是不苟言笑的政客,而是挥斥方遒的文人墨客。林长民的文艺气质,启发了林徽因的天性,她从来都是一个渴望浪漫、渴望激情的人。
林长民对林徽因也有过无意的伤害。他结过3次婚。在杭州读书时,娶叶氏为妻;叶氏去世后,他娶何雪媛。何雪媛生了好几个孩子,但只有林徽因活了下来;1912年,他又娶了第3个妻子程桂林。程桂林生了好几个子女,赢得了全家的疼爱。林徽因跟着母亲住在后院的小房子里,静静的,期盼着脚步声的到来。林长民的缺席,使得幼年的林徽因常常感到寂寞,时不时地,她总有些美丽的幻想,比如起水痘,她把它叫做“水珠”。满身的水珠,她想起来,就觉得浪漫。不过,林徽因还是凭借自己的聪明伶俐赢得林长民的喜爱。他们之间,是父女,更是朋友。林长民曾感叹,“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骑摩托车出车祸,住进医院,绷带一直缠到腰间。林徽因不避嫌疑,天天来探望梁思成,逗他开心,安慰他,还帮他擦汗,翻身。梁启超看在眼里,甚感欣慰。而李蕙仙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身为母亲,为儿子挑媳妇,自然少不了以自己为标杆。林徽因的种种举动,在李蕙仙看来,很不“大家闺秀”。她认为梁思成娶这么个女孩,不会幸福。李蕙仙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1922年,她曾从天津去菲律宾马尼拉做过癌切除手术(当时李蕙仙的女婿在马尼拉做总领事),虽说已经康复,但保不齐会不会复发,一旦她哪天仙去,监督控制不了媳妇,吃苦的还是自己儿子。她不能不多方考虑。
1924年7月,林徽因、梁思成抵达康奈尔大学。梁思成常常收到李蕙仙的信使――姐姐梁思顺的来信。信中反复传达一个中心思想:母亲反感林徽因,坚决反对他们结婚。李蕙仙的一票否决,令所有人苦恼万分。然而,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因病去世,享年55岁。
李蕙仙的去世,为林徽因嫁入梁家开了绿灯。没了她的强烈反对,梁思顺很快便被众人说服,到了1925年4月,她对林徽因的态度也有了改观,甚至“感情完全恢复”。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作为大姐,梁思顺少不了操持,其乐融融。
梁思成和林徽因,真是一对天作的伴侣。他们看上去太般配了。
家世上,梁思成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林徽因的父亲是民国政坛的风云人物林长民,两人是同僚,也是好友,两人鼓吹五四运动,倡组讲学社,邀请泰戈尔来华……梁思成是长子,林徽因是长女,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一个来自福建,一个来自广东,都是南方;年纪上,梁思成比林徽因大3岁,比那位长林徽因7岁的志摩先生,更算是“一代人”,他们相遇的时候,一个11,一个14,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俨然金童玉女,一对璧人,两家大人有意撮合,日后成婚,水到渠成;长相上,都是南方面孔,脸部轮廓都很紧实,林徽因自必不多说,一度美到“男人见了都会晕倒”,梁思成高鼻浓眉,颇有几分英气。他们的个子都不算高,属于娇小玲珑型,但站到一起,到底算是登对;知识背景上,他们受过私塾的训练,上过教会中学,然后,去美利坚的大学留学,他们都是搞建筑的,梁思成是标准学建筑出身,林徽因的专业是舞台美术,对建筑报以终身热情。他们的婚姻,是世俗人眼里标准的、门当户对的、非常让人羡慕的典范。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金童玉女,青梅竹马,一同求学,一同就业,跻身名流,同甘共苦,儿女双全。他们的婚姻,像一个精美的瓷瓶,外表看起来无懈可击。林徽因像跃出水面的鱼,梁思成是一潭湖水。她让他的生活变得有趣了,精彩了。
结婚之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