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爱玲简介和生平经历
寄语:张爱玲是很多人喜欢的作家,今天励志故事网为读者收录了作家张爱玲简介和生平经历,喜欢读者喜欢。
【人物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原籍河北省丰润县欢喜庄乡大齐家坨村,张姓该村大户,张家至今人丁兴旺。1920年(一说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生平经历】
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临近苏州河,周边是鸿章纺织染厂)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住宅中。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叫做张煐。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则是留过洋的新女性。
1922年,张爱玲2岁时,全家搬家到天津英租界。在那里,张爱玲四岁进入私塾学习。同年,母亲黄素琼出国留学。1928年,张家又搬回了上海。
1930年,张煐被改名为张爱玲,这是为了上中学报名方便。“爱玲”为英文“Eileen”的译音。同年,张爱玲的父母离婚,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
1931年-1940年
1931年,张爱玲开始在上海白利南路美国圣公会所办的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中就读。
1932年,张爱玲在该校的校刊上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在该校刊发表她的第一篇散文《迟暮》。1937年,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并在这一年从中学毕业。
1934年,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与民国政府前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番在国际饭店举行婚礼。1938年,张爱玲与继母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成绩优异,连获奖学金,并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第十三名。[1]
1941年-1950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从事文学创作为生,租住赫德路爱丁顿公寓65室(常德公寓),与姑母为邻。回沪后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例如《婆媳之间》《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等。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1943年,张爱玲发表几篇重要著作,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心经》等。
1943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并于1944年8月秘密结婚(婚礼上只有炎樱和胡兰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兰成匿名逃亡。
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
1948年,发表《十八春》(后来改名为《半生缘》)。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1950年七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51年-1960年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迁居到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到香港美国新闻处工作。
1955年,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
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MacDowellColony的写作奖金。同年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并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时期。由于作品与当时中共的主流格调不合,被作为“毒草”而批判。在大陆文学界,张爱玲也因此长期被作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观。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1970年
1961年,张爱玲曾到台湾,是她有生之年唯一一次造访台湾。张爱玲先到台北,由名画家席德进带她四处看访,又在作家王祯和的陪同下到花莲观光。本世纪初,张爱玲一篇描写台湾游记的《重访边城》中文手稿曝光,这是目前仅见的张爱玲唯一一篇描写台湾的文章。
1967年,改编短篇小说《金锁记》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同年,赖雅去世。这一年,张爱玲获邀担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并且开始将清朝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翻译成为英文。
1968年,《十八春》的内容经过修改以后重新定名为《半生缘》,在《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进行连载。1969年,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1980年
1972年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3年,定居洛杉矶。
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1976年《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1年-2009年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于洛杉矶寓所,享年74岁。同年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其遗愿,同将她的遗体在洛杉机惠提尔玫瑰岗墓园火化。同年张之忌辰日(9月30日),林式同与几位文友将其骨灰撒在太平洋。遗物则由友人宋淇、邝文美夫妇处理,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1997年,旅美学者张错在美国南加大成立“张爱玲文物特藏中心”,得到宋淇遗孀邝文美的同意,送了两箱张爱玲的遗稿给南加大图书馆,其中有《海上花》的英译未定稿。
1997年10月,张爱玲终生朋友炎樱在纽约去世。10月12日,张爱玲唯一的弟弟张子静终身未婚,亦在上海江苏路去世,终年76岁。张爱玲和张子静均无子女。
2007年邝文美去世。宋淇与邝文美的儿子宋以朗成为张爱玲遗产执行人。
2009年,曾被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销毁的小说《小团圆》,由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月26日“违规”出版了。
2009年4月小说《小团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大陆出版。
主要作品
【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1944年6月。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
《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
《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缘》,1968年,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相见欢》,收入《惘然记》。 《色·戒》,台湾《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记》,1983年。 (以上三篇约作于1950年,发表时间晚。)
《小团圆》(创作于1970年,于2009年2月23日在台出版,4月8日在大陆出版发行,引起热议。)
《同学少年都不贱》(这部中篇作于1973年至1978年之间,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这本小说的正体字单行本。)
《雷峰塔》《易经》繁体版(2010年9月在台出版)
《异乡记》出版(2010年12月1日)
《雷峰塔》《易经》简体版大陆发行(2011年4月)
她的小说《色·戒》被著名导演李安拍成电影。 《色·戒》的创作灵感来自王尔德的《薇拉》(Vera)
【散文】
《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刊。
书评四篇,《国光》第1、6期,1936—1937年。
《论卡通画之前途》,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心愿》,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天才梦》,西风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张看》。
《到底是上海人》,《杂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戏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杂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烬余录》,《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谈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电影剧本】
《未了情》,1947年。
《太太万岁》1947年。
《情场如戏场》(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
【学术论著】
《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
《〈海上花列传〉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
【译文】
《海上花列传》(汉译英)。《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英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