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泰斗——厉以宁

时间:2019-05-23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股份制改革泰斗——厉以宁

厉以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为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

获奖情况:1984年获国家突出贡献奖;1987年获中国经济改革“金三角奖”;《中国中期经济体制改革纲要》获1989年孙冶方经济学奖;《教育经济学研究》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获1998年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西方经济学》获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厉以宁教授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他将非均衡分为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非均衡和市场不完善以及企业缺乏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非均衡,认为中国在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是处于第二类非均衡,提出了实现由第二类非均衡向第一类非均衡过渡的步骤与措施。同时,还提出实施渐进式改革,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观点。

   二.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所有制改革。在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80年代中期在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中占支配地位的价格改革优先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的成功。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必须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在中国经济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普遍认同。

   三.发展了股份制理论以及这一理论有关的政策建议。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占支配地位、经济受政府严格控制、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在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他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因其股份制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贡献,被称为“厉股份”。

   曾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六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例》;“七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研究》;“九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联合国开发署科研项目《中国中长期就业趋势》等。

   主要专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教育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国民经济管理学》、《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北京大学演讲集》、《资本主义的起源》等;另有文学作品集《厉以宁词一百首》、《厉以宁诗词又一百首》、《厉以宁词选》、《山景总须横侧看——厉以宁散文集》等。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