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谢晋:生活可以消灭他,却无法打败他

时间:2019-05-23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导演谢晋:生活可以消灭他,却无法打败他

有人说,如果把20世纪按前后50年分成两半,列举出后半个50年中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谢晋。

谢晋,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之一,谢晋的电影伴随着很多人走过了青涩岁月。

那些年谢晋大作品一部接着一部,部部深入人心,50年代有他的《红色娘子军》,60年代有他的《舞台姐妹》,70年代有他的《天云山传奇》,80年代更有他的《芙蓉镇》…

这些承载着一个时代记忆的电影,也使谢晋成为人们心中的“蒙太奇”,虽然谢晋在电影事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其中却充满了坎坷。

有人说浪漫主义是谢晋电影的一大特色。那些在今天看来相当平常,又略显含蓄的画面,在上个世纪60年代,却被认为是极其大胆的尝试。那时的中国电影有一份担当政治宣传工具的责任,影片都是单纯的革命色彩。

堪称经典的《红色娘子军》这部革命题材的电影,因为在情节里融入了朦胧的爱情成份,所以在剧本完成阶段,差点儿就被打入冷宫。

爱情是美好的,但革命是严肃的。在那个时期的中国,革命题材的电影很难包容爱情因素。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1961年7月1日,建党40周年这天《红色娘子军》在全国上映,创下了当时8亿国人有6亿人观看的空前盛况。

虽然浪漫的氛围让影片在群众中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但在那个革命气息浓郁的年代,谢晋还是由于自己的坚持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批判。执着的谢晋并没有受此影响,反而迈开了更大的步伐,此时的他,全然不知一场风暴即将到来。

1965年,谢晋接拍了一部反映旧社会越剧艺人悲惨命运的电影《舞台姐妹》。这部电影在那个年代敢于张扬个性,并且在艺术上卓有成就的佳作。然而,这部电影被批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毒草,让当时初显电影才华的谢晋,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

1965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对文艺界的批判浪潮,一时间弄得人人自危。加之一年后“文 革”的兴起,谢晋导演的电影以及谢晋本人也未能幸免于难。

有人统计过,“文 革”时期谢晋被批判的场次多达200余场。家里的一切物品都被反反复复翻检查抄。谢晋夫人徐大雯曾回忆说,造反派在他的家里随意拿取任何物品,连一条毯子都不曾放过,致使晚上她和孩子们连一个能盖在身上的东西都没有。

那个时候的谢晋,被关在上影厂的牛棚里,无法顾及家人,家里的一切全靠夫人一个人照顾。亲人疏远,学生反目,年迈的父母亲遭受牵连,被批斗羞辱。

1968年,一个春日的夜晚,谢晋的父亲终因不堪凌辱,以吞服安眠药的方式选择自杀。他吞下了一瓶安眠药后坐在椅子上长眠了,他不愿跪着生,但求坐着死,没留下一个字一句话。

被关押在牛棚的谢晋闻讯赶来,他发现父亲趴在桌子上很安详地“睡着了”。他抱起父亲,把父亲搁在床上,试图把他的腿拉直,让老人家舒服一些,可是早已僵硬,根本拉不动。

在谢父死后的次年,谢母也从自家的楼上跳下自尽了。这位一向安分守己的老妇人,也对人生感到了绝望。

谢导妻子徐大雯这样回忆道:"我婆婆自杀时,我在永福路52号门房间看门。里弄干部打电话通知我后,我又马上报告了上影厂的工宣队,希望能让谢晋再回一次家。这个请求勉强得到了同意。

当我与谢晋回家时,婆婆的尸体还躺在楼下的泥地上。人们都围着看,什么表情也没有。一位好心的邻居用一床棉毯把她盖着。"

谢晋一声不响地跪下,用双手轻轻托起母亲的遗体,一步步走上了五楼的家里,又轻轻把她放在床上,一切悄然无声,怕惊醒了母亲似的,然后又低头站在母亲的床前,默哀了很久很久。

徐大雯说,谢晋那时一点表情也没有,一滴泪也没有。人到最伤心时是绝对不会掉泪的,连表情都凝固了。

对于这些事情,谢晋在“文革”后从未谈起。但从某种层面上讲,他对往事记得比谁都清楚,永远记在心里,从他的电影里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内心。

“文革”过后,谢晋获得平反,在事业上化风雨为彩虹。他把那种心痛得抽搐却欲哭无泪的感受融入到了电影作品中。

1978年后,对那个时代冤假错案的清理、鉴别、平反昭雪也逐渐进入高潮。《天云山传奇》的剧情,正是以此为历史背景。他把政治运动对人身心摧残与人性扭曲刻画得入木三分。正是亲身因为经过了这些磨难,才使得他能够精准把握“文 革”当中普通人的命运。谢晋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有人气的导演,他的事业也就此走上顶峰。

每当他的新片出来,大江南北都是抢购一空。据说,当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为2毛钱,谢晋的电影票房却惊人地达到了1.2亿元,是百姓心中真正的大片。与事业上的辉煌成就相比,命运却给他更多的不公和磨难。

与谢晋交往甚密的余秋雨先生说:“他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艺术世界,但回到家,却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天地。”谢晋和夫人徐大雯共生育了四个子女,大儿子谢衍智力超群;老二是女儿,智力欠佳,但生活能自理;老三和老四是儿子,都是智障,需要旁人照料饮食起居。

阿三整天扒在门,通过“猫眼”守候爸爸的归来……日复一日,他的眉毛因此缺了一角。仿佛这就是他存活于世的唯一意义,直至生命的终结!从此,他把失去阿三的痛苦转化为无尽的爱,更多地寄托到阿四身上。阿四,他不像哥哥阿三那样,成天在门孔里看,而是为爸爸拿包、拿鞋。每天早晨,爸爸出门了,他把包递过去,并把爸爸换下的拖鞋放好。晚上爸爸回来,他接过包,再递上拖鞋,像一个忠实的仆人。阿四这份“工作”一干,就是数十年。

谢晋长子谢衍,是唯一继承了谢晋的智慧和衣钵的后代。谢晋万万没有想到,他家后代唯一的正常人,那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儿子谢衍,竟先他而去。

2006年,在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后,谢衍完成《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美国的巡演,不漏声色地变卖了美国的家产,回到上海,长年留在了父亲的身边。

他把一切事情都料理得一清二楚,然后穿上一套干净的衣服,去了医院,再也没有出来。

2008年8月23日,谢衍因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他在遗嘱中写道:“财产的75%留给弟弟阿四,25%留给父母。”谢晋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儿子的葬礼上一直镇定地站着,送完儿子最后一程。

在谢衍离世之后的那段日子里,性格开朗、任何事都压不垮的谢晋沉默了。他经常默默地走进谢衍生前的卧室,整理儿子的衣物,再默默地将衣物放到衣柜里……谢衍去世后不久,家乡上虞的母校春晖中学打来电话,说有一个纪念活动要让谢晋出席。谢晋一生,每遇危难总会想念家乡。故乡有召唤,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是故乡的人民哺育了我,我吃故乡的水长大的,我是上虞的儿子,我是谢堂的儿子……”

这是2008年10月17日,谢晋抵达上虞市,参加上虞市春晖中学建校100周年庆典说的话。

就在第二天,2008年10月18日早上7点40分左右,谢晋下榻的酒店服务员发现,谢晋已经停止呼吸。而此时,距离大儿子谢衍去世仅56天。

在这个没有亲人陪伴的夜晚,这个饱受猛虎撕扯的老人经历过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谢晋的作品,一百年后还会有人看,因为它们记载了中国重要历史时期老百姓的命运,歌颂了人类的真善美。

他的电影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变革,能让后来的我们看到当时人们很真实的生存状况和时代的意义。

现在的电影已经鲜有那样的梦想和精神了,抽去了灵魂的电影,徒留下一堆奢侈华丽的服饰、荒诞怪异的情节、华而不实的特技……

或许我们,会在宁静的深夜里,偶尔翻出老电影光碟,在那些光影碎片里,寻找我们远去的梦想。一如安抚我们渐渐老去的魂灵,悼念那些曾经的纯真记忆罢了。

谢晋的电影精神不朽,我们在这里缅怀他。谢晋的电影几乎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时代烙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