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身残志坚励志故事
书堆中长大的天才
寒风凌冽,法兰克左手拿着试管,快步走向窗口,把窗户又查看一遍。天气太冷了,他把四个角落都给按严实了。窗外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到不远处战争的气息,在死亡的恐怖笼罩下,一阵婴儿的啼哭,打破了这寒冷而凝固了的空气。
这天是1942年1月8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就出生在这个温馨的家庭里,那年61岁的爱因斯坦正完成《科学和宗教》等一系列科学论文,正准备到苏联参加犹太人组织的活动。也许是太忙的缘故,这位科学巨匠并没能预感到他接班人的出生。小霍金给法兰克和伊莎贝尔夫妇带来了不少的欢乐,但麻烦事也不少。带小孩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比写医学理论可复杂多了,尽管伊莎贝尔在众领域颇有研究,但为了做个出色的妈妈,她还是要恶补很多婴幼儿的护理常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霍金也一天天长大,偶尔还会做几个鬼脸来逗父母开心。
一晃几年过去了,弹指间,小霍金能走路说话了,但奇怪的是,他和别的小孩不同,常常望着书架上的书默默发一阵子呆,这比玩玩具更有吸引力。于是父母决定给他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并希望儿子能越过自己。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父母的共性,不仅仅在中国是这样,各国皆是如此。
后来,霍金有了个妹妹,父母又领养了个弟弟。从此,霍金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人了,比起和同伴玩耍,他更愿意照顾弟弟妹妹。很快霍金到了学习的年龄了,他的智商和同班的小孩一样,只是他房间里的书比别的孩子多得多,他的学业出众,一路直上,终于如愿进了牛津大学。这是他父母最想看到的结果,也是霍金多年努力的结果。进入大学后,霍金的父母每每聊天都会不时地讨论到他的就业问题。
霍金自己对此却并不在意,他对未来考虑的并不多,和大多数同年龄段的同学一样,处于迷茫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他的未来,对学术论文也不太花时间。当然,他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玩,不过他不爱运动,不擅常各类体育活动,他的手脚远没有自己的大脑灵活。霍金从小写字就很难看,但自己就是控制不了。有一两次在学校摔倒后竟不能自己爬起来——这是一个信号,不祥的预感笼罩着他。不过,他还是愉快地度过了自己21岁的生日。
霍金是一个懂的感恩生活和乐观不屈的人
霍金从小就拥有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在大学时代(当时还没患病),他就意识到,肯定会有一套能够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并陶醉于对其的思索之中,把之当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极强的使命感。
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极度失望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努力去帮助一些人们。医生当时预测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过后情况并不是非常糟糕。后来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个病房的男孩,那个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觉得自己还不算倒霉,不应该就这样放弃,自己17岁就考上剑桥大学,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之前他就和珍认识,后来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不久他们结婚了)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象常人那样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坚强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生活很有主见的人。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离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一次霍金演讲结束后,一位女记者冲到演讲台前问到:“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大师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个记者的提问后,他又艰难的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现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的确用霍金自己的话来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即使病魔把霍金关在果壳中,他也是无限空间之王! 霍金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见,拥有自己的梦想,并全力以赴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