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做事要敢于梦想:几点建议(上)
培养建议一:让孩子从小敢于大胆尝试
孩子从一出生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想了解这个世界的意愿。而父母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阻止孩子接触他想接触的事物。因为父母阻止过多,孩子渐渐就会在内心深处有“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想尝试的意愿,就很难提起计划梦想的热情。
比如,孩子可能会去拿冰箱里的鸡蛋,此时,父母会不会怕孩子打破鸡蛋,就阻止孩子去拿。其实,孩子如果真的打破了,那就正好让他知道鸡蛋很易碎,一碰就会破,以后要小心翼翼地拿。孩子既通过这次事情认识了鸡蛋的性质,有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尝试的胆量。
父母要想让孩子有敢于梦想的气魄,就一定不要阻止孩子在安全范围内的尝试。因为,一个孩子敢于梦想的原动力是期待梦想的实现,当父母总是告诉他“不可以”、“不行”等负面信息时,他会认为既然不让做,那就不去做,既然不可能实现,那又何必再想?
培养建议二:要看到孩子搞破坏时的潜力
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总会有做错事、搞破坏的时候,可能事件本身确实会令父母气急败坏。但父母要知道,培养孩子的魄力,要遵守“不怕他做错,就怕他不做”的原则。所以,父母要拿捏好教育的分寸,要看到孩子的潜力,而不是用打击、讽刺的言语打压孩子的胆量。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从小就喜欢画漫画,他四五岁时的一天,父亲不在,他溜进父亲的书房,看到桌上红墨汁颜色鲜艳,拿起毛笔就准备作画。最后,他把客厅通往书房的门槛墙当作画布。不一会儿,红色的小人布满墙面。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还着实兴奋了一阵子。
父亲回来后火冒三丈,但蔡志忠害怕挨打一溜烟地跑了,只留下父亲叫喊:“谁让你把墙涂成这个样子?”但令蔡志忠想不到的是,父亲也只是骂了他几句就放过了他,而且之后居然给他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粉笔。
从此,小小的黑板不仅成了他发挥艺术想象力的天地,而且他的梦想也渐渐清晰起来,就是要成为漫画家。如果,父亲当时给他的不是黑板,而是过激的责备和谩骂,那么一位漫画天才的艺术生命也许会就此夭折。
蔡志忠的父亲是一位高明的教育者,他能从儿子的乱涂乱画中冷静地看到儿子漫画的天赋,而不是一顿嘲讽和打击。所以,为人父母者,应该从孩子拆散的手表、被“解剖”的闹钟中看到发明家的影子。
孩子之所以敢于梦想,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不是被恐惧占领,而是充满阳光。那么,决定孩子内心阴晴的人是父母,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粗暴地压制和打骂,只有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
培养建议三:多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的成功体验是增加孩子自信心的基础,而孩子之所以敢于梦想,是因为潜意识里相信自己能够实现梦想。所以,孩子对梦想的规划是在一次次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不论教孩子学什么、做什么,父母都要尽量鼓励孩子努力完成,同时父母要耐心地扶持,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长大的快乐。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所谓成功不是去做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而是事件本身要有一定难度,而孩子却可以在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完成,这种完成后的成就感会很强烈。而父母必然要承担起帮助孩子的职责。如果父母对孩子想做的事情不闻不问,孩子很可能会屡遭挫折,一味地受挫,只会让孩子失去干下去的愿望。孩子的自信心无法建立,就不敢去梦想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不行”三个字已经阻碍了孩子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