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做事要热爱劳动:几点建议(上)
培养建议一:让孩子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成长
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家庭,要让孩子爱上劳动,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好处。在家庭生活中,劳动所带来最直接的受益就是环境的干净整洁,所以,父母首先要打造一个清洁、舒适的家庭氛围。一方面,父母劳动的身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在整洁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脏乱非常敏感。这样的孩子一旦生活在不干净的环境里,就会不舒服,而不舒服就会导致他自发地去劳动。
一个女孩,她的母亲是医生,对家庭的干净相当重视,总是能看到母亲搭理家务的身影。等孩子上了大学,女孩就像母亲一样,经常把自己的小天地打理得干干净净,而且课程不忙的时候,女孩会主动打扫寝室。在女孩的影响下,室友们也都表现出爱劳动的品质,她们寝室经常获得好评。
隔壁的同学,有时来她们寝室串门,回去之后就开始打扫卫生,而且会说:“反差太大了,还是干净让人舒服。”
任何一个孩子在脏乱与干净中,都会选择整洁的生活环境。他之所以还在脏乱中生活,是他尚且没有感受到清洁所带来的清凉和便利。所以,让孩子爱上劳动之前,先爱上整洁,这就是在为孩子的劳动品质打最好的基础。
培养建议二: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父母在为孩子营造整洁的生活环境同时,一定要重视起对孩子劳动的教育。孩子没有亲身经历劳动,他会在性格和品质上有很大缺失。一般没有参与过劳动或者没有劳动习惯的孩子都比较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没有通过劳动付出过,自然会对别人的付出无动于衷,同时也不会懂得体谅家人、孝敬长辈。
孩子不参与家庭劳动但却享受劳动成果,这种“不劳而获”会使孩子变得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了不劳动,父母再要培养孩子的劳动品质,不但难上加难,而且孩子还会对父母有怨气,殊不知,做家务是孩子本应该承担的责任。
所以,父母要尽早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不要因为心疼孩子,或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想到他课业太重就不让他劳动。就像父母虽然不希望孩子摔跤,但并没有因此就阻止孩子学走路,劳动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如果不给今天的孩子进行普通劳动者的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孩子既缺乏吃苦的经历,又缺乏遭受挫折的准备,他们是很难具备良好的素质的。”父母为了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以后的幸福,请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培养建议三:打造劳动的家庭气氛
父母在培养孩子劳动品质时,不能只动嘴不动手,这样,孩子是不可能喜欢劳动的,因为人人都有比较心。反而家庭成员都表现出爱劳动的品质,孩子自然会受大环境影响。何况,大伙儿一起劳动的气氛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劳动的乐趣。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一天,吃过晚饭,母亲准备和孩子一起洗碗、打扫厨房,正准备开始的时候,孩子突然问:“妈妈,为什么每次都是我们洗碗,爸爸为什么不洗碗?”问的母亲不知该怎么回答,于是母亲说:“这个我也不知道,要不要你去问问爸爸!”
孩子走到正在看电视的爸爸身旁,问了一遍自己的问题,爸爸哑口无言。好在这位父亲有所警觉,想了想说:“这样吧,你和妈妈洗碗,爸爸来打扫房间,我们一起劳动,好不好?”孩子高兴地说:“好!”
从此,父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于是每次劳动都是全家总动员。之后,全家有空还会一起去植树,下雪天,一起铲雪……孩子在这种气氛中,从来没有觉得劳动是苦差事。
所以,父母不要推卸做家务的责任,夫妻间的互相推脱和埋怨会使孩子逐步产生惧怕劳动的心理,孩子会以为劳动是苦差事,会逃避劳动。而夫妻之间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会使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形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