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真诚:几点建议(下)
培养建议四: 让孩子真诚地表达歉意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道歉,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道歉并没有平息对方心中的不满,原因就在于一声“对不起”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迫于老师和父母的无奈。没有诚意的道歉,不但不会修复受伤的心灵,反而更会引起大家的不愉快。
有一对双胞胎姐弟俩,经常在一起玩闹,两个人玩起来都很高兴,但是也会有不愉快发生。
有一次,不知又为了什么,姐姐跑到妈妈面前告状,说弟弟如何不对,弟弟看到姐姐在说自己,也赶忙给妈妈说姐姐怎样不好。妈妈没有着急当判官,而是听他们都说完了后,说:“两个人都别说对方不好,说自己在这件事上哪里做得不对。谁勇敢,谁先说!”
这时,当姐姐的先开口说自己如何做得不好,妈妈进一步引导:“那要不要给弟弟说‘对不起?我以后不这样了!’”姐姐照着妈妈的话说了一遍,弟弟也忍不住了,赶忙说自己也不对,并向姐姐道歉。妈妈说:“两个人都是好样的,握握手,继续去玩!”
此时,两个孩子都感到对方真诚的歉意,握了握手,笑了。
当孩子可以说出自己哪里不对时的态度一定是真诚的,而且道歉的声音都比告状时低了很多,一方面是难为情,一方面是惭愧,这样对方很容易接受,双方立刻就能恢复关系。所以,父母在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说类似“你能原谅我吗?” “我不再这样做了!”等话,也可以让双方握握手或者拥抱一下,这些诚意的表达都会消除对方的悲伤。
培养建议五:告诉孩子,付出真诚不需要等价交换
孩子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种心理:我对他真诚。他对我不真诚怎么办?其实,用一颗真心实意的诚心去善待他人,并不是一种等价交换,也不是心理投资。因为真诚是触及心灵的感受,谁对他人真诚,谁就会轻松快乐。
一个女孩刚大学毕业,在一家大型国企上班。上班不久,她告诉母亲,一位老员工好像不太喜欢她,其实,她对那个员工的印象也不太好。母亲就劝她:“不要刚一进去就对谁有成见,也不要去想她是否喜欢你或者不喜欢你,你对她真诚就好。而真诚不是让你有意讨好,而是在心里不和任何人有对立、有矛盾。你一旦有了不喜欢谁,同时,也感觉谁看不惯你,这对你们双方以后的交往没有任何好处,自己内心也很累。所以,记住不要和任何人有对立,即使在心里都不要有!”
听了母亲的话,女儿决定把这些心理垃圾都清除掉,当然,实施的过程不太容易,但是有母亲的鼓励,女儿渐渐地体会到对人真诚的好处。首先,自己感到很轻松,久而久之,她也感觉不到人家对她有什么成见,就是同事之间正常交往,大家见面都很客气。女儿觉得这样就很好!
其实,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印象是源起于自己的内心,也许别人原本没有不喜欢自己,但是因为自己对对方有看法,或者错误地判断对方对自己不满,这些心理最终会导致双方交往不愉快。而即使对方真对自己有意见,如果我们自己能保持持久的真诚,这个真诚就是不把他对我的态度放在心上,而是对他尊敬但不亲近,时间一长,只要自己内心的障碍去除了,回头去看,对方正真诚地向我们微笑。
所以,父母要教给孩子:“无论人家对我怎么样,我对人家要真诚。”孩子真的能奉行,生活无疑是充满轻松和愉快的。
培养建议六:教孩子放下“面子”
这里的“面子”不等同于自尊,而是固执地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只要有害怕别人看穿自己的心里,就很难不去掩饰,有掩饰就会有虚假,有了虚假就不容易真诚了,而最根本的障碍就是“面子”。
如果一个孩子希望得到对方帮助的时候,他的态度不但不缓和,反而有命令和指使对方的倾向。结果不仅不能如愿,还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之所以不能真诚地向人求助,是因为他觉得:求别人帮忙是表示自己的无能,同时,他又怕别人拒绝,心里的起伏使他无法使用真诚的言语。
当一个人别人小瞧自己时,要么会不断地拐弯抹角,要么是不自然的直截了当,给对方一种不能实实在在交往的感受。当然,孩子从小不懂得面子是什么,主要是父母是否把面子看得很重。父母如果处处都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就很可能出现时而表现,时而隐瞒的情况,当表现和隐瞒夹杂在与人交往中时,真诚就不见了。
【小结】
真诚是一种做人的好品质,是思维上的单纯和行动上的勇敢。而孩子是否能具备这种品质,完全看父母对真诚的认识和体会。也就是说,父母为人处事以诚相待,父母能用自己的真诚体会人生的真谛,孩子自然能将真诚保存在自己的品性里。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的生活充满轻松和快乐,首先自己的生活要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