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修养的故事,不食嗟来之食——一个人不能失去自尊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加上自然灾害,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年,齐国大旱,连续三个月没下雨,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穷人们吃树皮啃草根,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但是富人家的粮仓却满满的。
有个叫黔傲的富人看到穷人们穷困潦倒,幸灾乐祸。于是,他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把粮食做成窝窝头,施舍给过往的穷人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傲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骄傲地叫着:“叫花子,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窝头让穷人们相互争抢,黔傲就在一旁嘲笑着,认为自己就像大慈大悲的活菩萨。
这时候,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从远处走来。他衣衫褴褛,脚上穿着破烂不堪的草鞋,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由于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他已经快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了。
黔傲看到这个饥民,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然后对这个饥民大声喊道:“喂,过来吃吧!”饥民埋着头根本不理会他。黔傲见状又喊道:“喂,听到没有?给你吃的!”饥民突然瞪大双眼看着黔傲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就算饿死也不吃你这样的人施舍的粮食。”
黔傲霎时羞愧万分,他没有想到一个快要饿死的人居然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
黔傲救助他人就应该真心实意,不该以救世主自居。这则寓言中“不食嗟来之食”的穷人是一位非常有骨气的人。当面临来自他人善意的帮助时,我们可以欣然接受;但如果是“嗟来之食”,则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予以拒绝。
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在人的自尊和卑躬屈膝之间,前者高于后者。当二者不能两全时,我们要宁可舍弃、牺牲后者,也不能为选择物质而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