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袁伟民
一个人要想干成一番事业,仅靠八小时以内工作时间,那是不行的。要在世界体坛上夺取桂冠更是这样。比赛场上,都是“真刀实枪”的较量,全凭真本事。好成绩、高水平,必须来自日积月累的苦练。
我们女排有一句大家都喜欢的格言,那就是“只有付出超人的代价,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
现在,世界上女排强队,大多练得很苦,都坚持大运动量。前日本女排教练小岛孝治说,他每年只有年初一休息,这一天也是把全体队员请到他家去,欢聚一下,既可以给这个他终年顾不上的家庭带去欢乐,让妻子、孩子高兴高兴,也可以向辛苦了一年的队员们表示慰问。美国女排教练塞林格也是终年与队员们泡在一起,美国女排的训练时间不亚于中国队。我在中国女排执教的八年半中,我们只有一个春节是在北京度过的,这期间的每一次集训,基本上每一个星期日都用半天的时间加班训练。仅将这些加班的时间合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干事业必须过“苦行僧”生活?难道就不能既有事业又有生活?难道……
是的,从广义上讲,事业和生活应该兼而有之。可是,从狭义上讲,当你为了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时,必须不惜一切,投入全力。否则,就无法超过别人,就不可能登上顶峰,每一块金牌的获得,何尝不是伴随着某种牺牲。
创造宏伟的事业,需要牺牲。那么,是否我们和日本女排、美国女排一样,她们练多少时间我们也练多少时间,我们就能和她们竞争,就能超过她们了呢?否。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一个人能否成为事业上有作为的人,关键之一在于你是怎样利用业余时间的。八小时以内好好干,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然而下班之后,人们在业余时间的使用上不尽相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差距。
一个教练员,如果当他的队员停止了训练和比赛之后。他这部“机器”也便停止了运转。那么,他是无法和别人竞争的。只有把别人不用或少用的时间也捡起来,依然苦苦地思索、追求,才有可能超过别人。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我们可以想一想,有哪一位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不是惨淡经营、倾注了全部心血后赢得的。居里夫人为了提炼出化学元素镭,十余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当然,体育运动不能和创造发明相比。可是,要拿世界冠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也是体育方面的一种创造吗?不同样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可能赢得的吗?
有人说,人的精力有限,有劳无逸行吗?是的,必要的休息不能没有。我们女排每次大赛归来之后,也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消除疲劳。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在精力消耗上,你越吝啬,它越有限;你越慷慨,它越富有。据说,科学家做过测试,就是一个在事业上很有成就,做出重大创造发明的人,他死去的时候,大脑的消耗也只达到1/3。连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开发了17%。所以,在对事业的追求中,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精力有限”。毫无疑问,凡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业余时间都奉献出来,否则,不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这些年来,在事业的追求中,我们女排在得到的同时,确实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整整八年半,我基本上没有享受过什么天伦之乐,对小家庭几乎没尽什么义务。孩子病了,我没有时间去照料他;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我没有工夫去辅导他;更没有时间去照顾妻子。这么做,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可是为了拿世界冠军,这一切我们都认了,觉得值得,一辈子也不后悔。
金牌可贵,在夺取金牌过程中培养的牺牲精神更可贵。我想,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会受益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