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忱会创造奇迹(2)
四
一旦缺乏热忱,艺术品无法流传后世,军队无法克敌制胜;一旦缺乏热忱,人类不能驯服自然界各种强悍的力量,不会建造出令人难忘的宫殿,不能用诗歌去打动心灵,不会创造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不能用无私崇高的奉献去感动这个世界。正是因为热忱,伽利略才举起了他的望远镜,最终拜倒在他的脚下的是整个世界;哥伦布才克服了艰难险阻,领略到了巴哈马群岛清新的晨风。凭借着热忱,自由才获得了胜利;凭借着热忱,林中的原始民族举起了手中的利斧,砍开了通往文明的道路;凭借着热诚,弥尔顿、莎士比亚才在纸上写下了他们不朽的诗篇。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格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热忱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
萨尔维尼也曾经说:“热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你所说的确实是你自己真实感觉到的,如果你能够让人们相信这一点,那么即便你有很多缺点,别人也会原谅你。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一定要努力,否则,再有才华也会一事无成。我自己就是这样,有时为了彻底把握一个细小的环节,不得不花上数年的时间。”
五
在美国人的天性和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对自己的理想与使命锲而不舍的信念,一种近乎狂热的执着。这一个特点非常明显。这种品质在伦敦交易所的大厅里看不到,在赤道国家一般也是看不到的。甚至在五十年以前,这种品质甚至还没有出现。但是,由于美利坚和澳大利亚的影响,这种在这两个国家非常普遍的心理——也就是这样一种信念:如果一个人想获得成功,他必须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忱都投入进去——现在在更多的国家和民族当中传播开来了。从前,这种品质只是少数伟大人物才具有的禀赋,而现在它已经成为那些优秀民族的民族特性了。
六
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热忱,即为了完成他内心渴望去完成的工作,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正是出于这种热忱,维克多·雨果在写作《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为了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把自己的外衣都锁到柜中,一直到作品完成以后才拿出来。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分心。
著名演员加里克的话正是对这种热忱的绝妙注解。有一次,当一位事业不太如意的牧师问他,是借助什么力量把听众牢牢抓住,加里克回答:“你跟我不一样。你虽然宣讲的是永恒的真理,你自己坚信不疑,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你似乎并不怎么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而我呢,虽然我自己知道我说的是一些虚构的、不真实的东西,但我说的时候却像我从灵魂深处都相信它们一样。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