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好第一句话

时间:2018-08-10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见微知著能够帮助我们在说话之前获得足够有用的信息。

 

怎样才能通过观察来为自己的语言准备足够的资本?如果细心的农民发现屋子里的石柱上有水润出,那么他绝不会在以后的几天内晒粮食了。如果粗心的农民没有发现这一点,他就有可能要承担粮食被雨水打湿的损失。可见心之细粗不同,则面临的结果也会有大不同之处。粗心者,眼前之事入不了心底,闻过即忘;细心者,事无巨细皆过眼进心。粗心者,不会思索前因后果;细心者,善于追本逐源。粗心者,会得过且过;细心者会未雨绸缪。粗心的人不是天生的心粗,细心的人不是天生的心细。细心的人,能从相同或不同的现象中认清本质,得到启发;而粗心的人,现象仍然是现象,不同仍然是不同,相同也仅仅是相同。所以,细心的人和粗心的人的最大不同就是是否看清了现象的本质,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看清现象的本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不是长时期地观察、总结,谁又能无中生有地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呢?很明显,经验与看清一种现象的本质的难易程度有关,但经验又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有垂髫老者,虽历经千帆仍无法看清一些现象的问题所在;有夜郎自大者,只凭一次经验做出了一叶障目的荒谬决定;有举棋不定者,即使经验告诉他,他已经拨开迷雾,看到本质了,但他不肯给自己自信的理由。诸多原因之下,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事物的本质,并未雨绸缪地做出决策地人实在是不多。所以,要慧眼所至就能使一切表象散尽,除了经验,还需要一种敏锐的观察能力。

多数人因为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注定了失败。有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要招收一名学生,因此他准备了一次考验。他在所有参加考验的人面前拿出一瓶液体,接着,他伸出一只手指,沾入一碟看来令人作呕的液体中,然后张口舔舔手指。他让所有的人照着做,然后回答他的一个问题。当所有的人都硬着披头照做之后,医生问出了他的问题。问题很简单:这液体是什么滋味的。其实这液体是伪装了的蔗糖液,所以,所有的人都回答说是甜的。这句看似正确的回答却葬送了他们的入选资格。所有的人都百思不解为何失败时,医生解释了原因。

医生说,当个外科医生,需要二项重要的能力:第一,不会反胃,第二,观察力要强。你们全部通过了第一关测验。不幸的是,第二关你们都没通过,因为你们没注意到我舔的手指头,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手指。

收集信息是说话的前提,获得信息的多少决定于观察力的敏锐程度。观察力强的人才能从众多现象之中获得有用信息,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说好第一句话。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敏锐的观察能力呢?任何一种现象都能用一种最本质的东西来解释。一个小人,无论掩饰得多好,总会在一些细枝末节上露出破绽。君子不需要自己标榜君子也能获得人们的认可。那么,如何抓住这些最本质的东西呢?

太阳和月亮够常见了吧,但是人们通过对其观察,总结出了天气变化的规律,所以,要锻炼观察力,应从身边的事物、所处的环境、人的特点着手。比如:家里的桌子的位置是否有了轻微变化、你的同事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上班的路是不是比昨天拥挤了一些、餐厅见的某个陌生人是个左撇子、周围的人的表情,穿着……等等。

观察是一种用心的行为,而非随随便便地“看”。观察一个楼梯,你可以算它的级数、高低,如果只是普通的看,那么在你的意识中,它永远只是一个楼梯,你永远不会正视这段楼梯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在关键的时候会非常有用。

如果,你获得了敏锐的观察力,那么在事件来临的时候,你会一目了然地清楚正在发生什么;边看边想地看着事情如何发展;疏而不漏地等待所有细节地降临;最后将一切尽收眼底,统视全局,作出最有利的决策。

获得信息的方法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地方法就是观察,观察得够准、够快才能帮助你作出正确的决策,说好第一句话。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