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专家认为,要想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倾听者,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倾听行为。按照影响倾听效率的行为特征,倾听可以分为5个层次。一个人从第一层次成为第五层次倾听者的过程,就是其倾听能力、沟通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沟通中"倾听"的5个层次:
第一层次:心不在焉地听
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心不在焉,几乎不注意说话者所说的话,心里盘算或考虑着其他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事情,或心里只是想着如何辩驳对方。这种倾听者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他们虽然表面上在听,心里却迫不及待地想要说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听方式。
第二层次:被动消极地听
这个层次的倾听者只是被动消极地听说话者所说的内容,常常忽视或错过说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常常导致倾听者出现误解或错误的反馈,从而失去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另外,这个层次的倾听者经常通过点头示意来表示自己正在倾听,这往往会导致说话者误以为自己所说的话完全被听懂了。
第三层次:选择性地听
这个层次的倾听者确实在倾听对方说话,也能够了解对方,但他们往往过分沉迷于自己喜欢的话题,只留心倾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不合自己口味或与自己意思相左的内容一概过滤掉。
第四层次:主动积极地听
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主动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很专心地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这种层次上的倾听虽然能激发对方的注意,但是很难引起对方的心理共鸣。
第五层次:运用同理心听
这个层次的倾听不是一般的倾听,而是用心去倾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善于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契机;在倾听过程中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看待事物;善于分析和总结已经传递出的信息,质疑或者权衡听到的话;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到很多非语言线索;善于向讲话者发出询问和反馈,而不是质疑讲话者。这个层次的倾听者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积极主动地倾听,这种有感情注入的倾听方式有利于引起讲话者的心理共鸣,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下面这两种情景,看看不同的倾听态度带来的不同效果。
情景A:第一层次“心不在焉”地倾听
下属:“嗨,老板,我刚才听说又要更换新颜色,这就是说我们刚刚持续生产了30分钟,又要把设备重新拆洗一遍,我和其他伙计们都不情愿。”
老板:“你和你的伙计们最好别忘了谁是这儿的老板。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别再发牢骚了!”
下属:“我们不会忘记这件事儿的!”
情景B:第五层次“运用同理心”倾听
下属:“嗨,老板,我刚才听说又要更换新颜色,这就是说我们刚刚持续生产了30分钟,又要把设备重新拆洗一遍,我和其他伙计们都不情愿。”
老板:“你们真的为此感到不安吗?”
下属:“是的,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做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老板:“你们觉得这种事情实在没有必要经常做,是这样吗?”
下属:“或许像我们这种一线的生产部门,根本没办法避免临时性的变动,有时我们不得不为某个特别的客户加班赶订单。”
老板:“不错。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我们不得不竭尽全力为客户服务,这就是我们都有饭碗的原因。”
下属:“我想你是对的,老板。我们会照你的意思去做。”
老板:“谢谢!”
在情景A中,老板显然是在拒绝倾听下属的意见。这属于倾听的第一层次——听而不闻,或者根本没用耳朵听。案例中的老板完全没有听进去下属的话,而且粗暴地打断了下属的话,使下属没办法说完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疑问,这种做法肯定会造成很糟糕的后果,下属们对这样的沟通肯定不满意。
而在情景B中,老板采取的是第五个层次的倾听方法——运用同理心倾听下属的意见,既表示出了对下属意见的重视和理解,同时又让下属了解了当前所面临的情况,从而得到了下属的理解和支持,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沟通。
事实上,大概有60%的人只能做到第一层次的倾听,30%的人能做到第二层次的倾听,15%的人能做到第三层次的倾听,达到第四层次倾听水平的最多只有5%。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倾听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倾听技巧,学会做一个出色的倾听者。
倾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倾听者不是机械地“竖起耳朵”,在听的过程中还要转动脑子,不但要跟上说话者的语言,还要跟上说话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深度,并在适当的时机提问、做出反馈,从而使交谈能够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