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急性子、直肠子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喜欢与人争辩,不管这件事是否值得争辩。其实这大可不必,毫无意义的争辩除了显示出自己的心胸狭隘、好勇斗狠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最好避免与人争辩。
19世纪,林肯手下有一名年轻的军官,性情急躁、个性好强,无论什么事都喜欢跟人争论不休,他经常和将士们发生激烈的争吵,影响很不好。
为了改正这个年轻人爱争辩的毛病,林肯狠狠地处分了他,并且告诫他说:“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跟别人计较,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和人家争论。无谓的争论,不但对自己的性情有损害,而且会让自己失去自制力。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形下,不妨对别人大度一点、谦让一点。这就如同跟一只狗抢行,不如让狗先行一步,假如被狗咬到了,即使把这只狗打死,也不能马上治愈你的伤口。”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因为各自的立场、处境、身份、家庭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面对同一件事情,想法难免会有所不同。这时候,人们很容易因为观点不一致而发生争辩。无论你是受自己的好胜心驱使,想极力驳倒对方,还是出于一番好心,想要纠正对方的“错误”观点,争辩都是一件伤感情的事。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避免与人争辩。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给对方说话的机会
在与人交谈时,我们一定要让沟通对象有说话的机会,即使对方所说的观点和我们不一致,也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千万不要急着和对方争辩,否则只会增加彼此之间的误会和隔阂。
小孙代表部门参加了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并且获得了冠军。为部门赢得了荣誉之后,小孙开始飘飘然起来。上司为了不让他因此而骄傲,就打算先挫挫他的锐气,然后再肯定他的成绩。
上司把小孙叫到办公室,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年轻人要沉得住气,要学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小孙一听就不高兴了,立刻变了脸,嘀咕道:“我为部门立了大功,您为什么不说?”
上司听后心里也很不高兴,觉得小孙太自负了,于是教训道:“你还没怎么样呢,就要登天了!”
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进行了一场很不愉快的谈话。
说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很多人会采用先扬后抑(先肯定再否定)或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的说话方式。如果只听到一半就急着跟对方辩驳,那就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隔膜。因此,与人交谈时,先要让对方把话说完,等了解了对方想要表达的全部意思后,再与对方辩解也不迟。
适度保持沉默
在与人意见相左或观点不一致时,头脑一定要保持冷静,想想争辩到底有没有意义。对于一些根本与自己无关,或是无关痛痒的事情,我们最好保持沉默,让对方去说好了。如果对方本来就对我们存有偏见,或者根本对我们不了解,那么我们在开口之前也要小心慎重,否则我们在对方心中的形象也会受损。
说话对事不对人
请仔细读读下面两句话:
“我不相信这件事能顺利完成。”
“我不相信你能顺利完成这件事。”
上面两种说法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对听者来说,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对于第一种说法,对方可能会回答:“我会尽量努力,争取让它顺利完成!”而对于第二种说法,对方可能会回答:“你凭什么不相信我的能力?”因为第一种说法是针对事,说明了事情的难度;而第二种说法是针对人,否定了听话者这个人。
有时候,我们在为某一件事进行争吵时,会有意无意地将事情引到与事相关的人身上,进而对人发起人身攻击。比如当对方没有处理好一件你很看重的事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想骂对方:“这么简单的事都办砸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的脑袋白长了!”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人的自尊是不容侵犯的,一旦自尊被侵犯,战火就会愈烧愈烈。因此,我们在与人争论时要对事不对人,即围绕事件本身去争论,而不是针对双方的为人。
尽快走出“战场”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争论无法避免,而且最终你获胜了,你也应该表现出自己的风范和气度,不要计较争辩时对方对你的态度。你不妨请对方给你帮个小忙,比如递一杯水,问问对方几点了等。这些行为旨在向对方表明,尽管你跟他进行了一场争辩,但你始终是把他当朋友的。这样可以缓解气氛,让双方尽快从充满火药味的“战场”中走出来。
如果争辩的结果是对方获胜,那么也不要斤斤计较于争辩本身,而要把精力放在对方所说的道理上。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在争辩中输给了对方而耿耿于怀,更不要因此对对方进行打击、报复。
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应该避免与对方发生争论。正如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所说:“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获得辩论的最大利益——避免辩论!”因为即便我们在辩论中获得了胜利,这种胜利也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我们伤了对方的自尊心,他一定会反对我们的胜利。也就是说,当我们与对方进行辩论时,就算我们是对的,甚至是绝对正确的,但在改变对方的思想上,我们依然毫无建树,一如我们错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避免与人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