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表面看来,遣词造句并不难,不过是给某些词语做一些排列组合而已,其实这也是一门学问,如果忽略了这门学问的重要性,就会让自己的交际受困;如果在这门学问上的修养不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总是让人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在感受辩论赛本身的精彩的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辩手的聪明、机智与锐利,甚至为之顶礼膜拜。面对一个出色的辩手,我们不得不深表佩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力了得,很多时候,分出一场辩论赛胜负的不是时间,也不是论据,而是辩手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力。谁准备得更充分,谁在遣词造句上下的功夫更多,谁就更能超常发挥,遣词造句不仅限于辩论赛中,日常生活中,与人交际同样要懂得遣词造句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或小矛盾,当然,也不乏故意要为难别人的人。与人交往,可能会因此而产生某种不和谐的氛围,而这样的氛围恰恰可能又是不利于自己的。
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硬碰硬可能会让自己吃大亏,并非上策。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软击硬、绵里藏针、含而不露,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化不利为有利,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也不伤害自己的交际。
在“十年动乱”时,一次,中央文革小组召开扩大会议,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少将列席会议。会间,江青拿着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阴阳怪气地问道:“哪位是田维新同志?”
“是我。”田维新答。
“你是哪儿的人?”
“山东东阿(ē)。”
“明明是东阿(ā)嘛!你想糊弄我,我可是山东人。”江青非常得意。
田维新镇定地说:“我们那里祖祖辈辈都这么叫,我这是尊祖随俗之称。您虽为山东人,但因出外谋事早,所以对山东的民情风俗不一定都了解。”
这种争辩可谓绵里藏针,江青十分恼火,但又不好发作。她满脸通红地说:“哼!那是地方方言。”然后,她抖了抖手上的名单,又节外生枝地说道:“你这名字可不好啊。维新者,维新派也,是属于康有为一伙嘛!你得改一改。依我看,就叫维华吧。”
田维新略加思索后说:“我的名字是父母起的。他们不知道什么维新派;再说了,我这个维新还有一番新意呢,那就是支持新事物,维护新事物。”
田维新的话使众人暗暗称赞,江青却气得脸色铁青,她眼见自己无法占上风,就不再吱声了。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地位相对较低的田维新,能够将目空一切、高高在上的江青挫败,既针锋相对,维护了正义与自己的尊严,又有节有度,让对方抓不到把柄,这得益于他在遣词造句上的造诣。
表面上,田维新的话是随机应变说出来的,其实不然,假如他事先不了解江青的动机,不清楚她的意图,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的话,那他的遣词造句可能就不会这么有还击力,即使有,那可能也是硬碰硬,会破坏与江青的表面和平,影响自己的交际,甚至会让自己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人际场上,要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并且要做足准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充足的准备,与人交谈时才能做到应对自如,不至于因此而损害自己的人际关系,可以在维护自己的面子的同时不伤害别人的面子。
总而言之,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小看了遣词造句的重要性,也不要忽略了语言表达的有效性,要加强自己在遣词造句上的锻炼,做一个会耐心准备的人,这样,遇到刁难或尴尬时,才不会手足无措,才不会让自己的交际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