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遇到有求于人的时候,求人办事时,场面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场面话难逃虚伪之嫌,但是有时候又不得不说,只要你说得好听精彩,就能保证你旗开得胜。那么,应该如何适当的恭维别人呢?
许多人总是爱用恭维的言语,这就是所谓的“敬语”。的确,适当的恭维,只要不过度,总能取悦人心。人人爱听恭维话,你对人说恭维话时,倘若做到恰如其分,人家必定非常高兴,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傲慢的人最爱听恭维话,他们最喜欢接受别人的恭维。有些人义正词严,声明自己就不爱听恭维话,相反倒是最喜欢接受批评,其实这只不过是他的门面话罢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快,也许尽管在表面上没什么表示,但内心却已不悦到了极点,这个时候,就不要指望人家还会对你增加好感了。
恭维的语言对人际沟通、维系良好的关系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善说恭维话,让别人听着舒服的同时也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因此,我们说学习说恭维话,尤其是在有求于人时,恰当使用恭维的话可以增加对方对你的好感,有助于你办事顺利。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轻时却受过“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追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屡建奇功,因此有人这样说:“倘若汉高祖没有韩信,则其统一天下的霸业根本无法完成。”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汉高祖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畏惧了,于是故意寻找借口,以企图谋反的罪名,准备把韩信捕而杀之。
此时此刻,韩信并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说:“果真像人家预料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韩信今天也只有被烹、被杀的份了!”
刘邦听后,也认为韩信是开国第一功臣,不应该随便杀了,于是将他由王贬为侯,暂且搁置,以观后效。
韩信受此打击后,内心愤懑,整日郁郁寡欢。这时候,久未谋面的刘邦和韩信终于有机会得以面谈。韩信原本就善于恭维,于是忙不失时机,适时适事地把刘邦恭维了一番,结果为自己争取到了刘邦的信任。
二人从评论将士开始谈起,但他们见解不同。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有统率几万大军的能力呢?”
韩信答:“我看陛下最多只能统率十万左右的大军吧!”
刘邦又问:“你呢?”
韩信一笑:“我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刘邦也笑着问:“那你又怎么会被我所用呢?”
这时,韩信开始巧妙地恭维了:“原因很简单,陛下虽没有‘将兵’之才,却具有‘将将’之才。而我之所以能被陛下所用,道理也正是在此。况且陛下的那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普通人当然无法具有。”
韩信如此地恭维,其运用之巧妙堪称一绝。当时刘邦被恭维得得意至极。至于他到底如何作答,史书未作记载,不过从后来韩信的复出就可以想象得到了。
每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都可以恭维别人,但能做到恰如其分是需要技巧的。
人人都有希望,年轻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老年人却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年轻人往往自以为前途无量,倘若你能够举出几点来证明他将来成就非凡,他一定高兴异常,把你视为知己。你若赞他的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兴趣,除非你要说他是名门之后,把他同他的父母一齐称赞,才合他的胃口。
而老年人却相反。他们历尽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并未曾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自己,他们已不再像年轻时那么自信,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他们所希望的是他们的子孙。如果你对他说他的孩子无论学识还是能力都远远胜过他,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这时虽然你是抑父扬子,他非但不会责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还会连声说“未必,未必,实在是过奖了”。
对于商人,你若说他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安贫乐道,他可能会无动于衷;如果你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看上去满面红光、发财在即,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对于文人,你若说他学富五车、妙笔生花、文思如泉涌、宁静淡泊,他必定会很高兴。
说恭维话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职业以及兴趣爱好,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要诀。能做到这一点,你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就会具有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注意的是,恭维话也不能盲目夸大,而应该拿捏有度。令人感到见外的恭维话,不仅会无形中拉开彼此的距离,更有防范他人侵犯的意味。而一旦毫不收敛、反复滥用或过度恭维,就会让人立即意识到你有所图而令人小心防范,所以恭维话一定要尽量真实又真诚,一旦让人感到肉麻,让人看出你是言不由衷,则必然会收到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