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懵懵懂懂,充满许多美好的回忆,曾经,我也曾认为高中很苦,很累,整天学习,其实,现在才知道,那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高中国旗下的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国旗下的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2017年山东、北京、天津、海南高一入学的新生正式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实行“3+3”的高考模式。化学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学生们三个选考科目的选择。如何在新课改的大旗下学好化学在学考(会考)及等级考(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要想学好化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新课改对化学的要求。新课改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其内涵分别是: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必修课程努力体现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与发展趋势,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必修课程内容包括“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等5个主题。是全体学生学考的内容。
选修Ⅰ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山东省选修Ⅰ设置“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必修课程加选修Ⅰ课程是学生等级考的内容。
选修Ⅱ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对化学学科有兴趣和不同需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科学及其价值的认识。选修II设置“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等开放的系列。
基于以上分析,在我们原有的化学学习基础上,需要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实验探究。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做的实验比以前大量增加,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科学发展的生命源泉,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化学实验有助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实验教学方式,依托化学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验探究情景。同学们也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假设—分析问题或现象—解决或解释问题,有效地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另外同学们也要自己善于动手动脑,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器材开发、设计各种化学实验,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有意识培养自己合作学习、善于发现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治学精神。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和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现在的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推理,以往好多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感到:好多知识自己确实记下了,但到考试时却用不上。究其原因,就是“重结论、轻过程”的学习现状造成的。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并没有把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就不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活化”。因此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上。同学们也要积极通过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既巩固了基础.又提高了能力。这样的教和学.就能使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有序地“嫁接”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链条上,进而靠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善于主动联系背景知识、联系实际、观察、实验、质疑、调查、研究,利用各种方式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而理解、内化新知识。这样才能学会而且会学,努力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越来越密切。化学造就更好的物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学科。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化学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每年高考一定有化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的试题。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积极获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密切关注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科的魅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国旗下的演讲稿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借力新课标新高考,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出色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了促进英语的高效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核心素养的先进理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就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四大核心素养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提高落实新课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结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一、探究课程内容,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丰富思维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跨文化交流。
教师要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研读语篇就是读者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做深入的解读。教师要积极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提炼重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发掘出色文化思想,培养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出色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文化品格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品格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思路应突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要紧密围绕、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来确立教材内容,无论是语篇和主题的选择还是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都要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创设丰富多彩活动,促进思维品质升华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发展。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具体而言,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指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指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注意.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紧密联系,力求直接、简洁、有效。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教会学生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
四、分组合作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的课改:问题引领,学案导学,其实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已经具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支持和激励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指导;课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后布置适量的拓展性作业。此外,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尝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在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策略,互帮互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方法和策略、语言能力现状和发展进程,帮助学生不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有责任担当的学习者。
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英语不仅是生活工作中的交流工具,更是音乐电影文学宗教艺术的等文化载体。教师应当以英语核心素养为指导,深挖教材,围绕主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出色人才。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心得课程标准,高考新改革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我们更快更好的学习英语提供新的途径。我相信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全体英语组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拼搏,英语的教与学一定会去的巨大进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国旗下的演讲稿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生活,提升生物学科素养。从2017年开始,我们山东也成为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指出,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什么是生物学科素养?《普通高中2017届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省生物教研员王运贵老师对生物学科素养有一个通俗的解释,当学生把高中学习的知识都忘掉之后,他身上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就是学科素养。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科学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下面我向老师和同学们解释下生物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
1.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局部与整体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我们高一的同学,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饮食中为什么要均衡营养,我们也知道了在面对不同的功能性饮料时应该三思而后饮,也知道了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危害,等等这些,都在一步步引导我们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2.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同学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比如方舟子和崔永元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只要我们学习了生物学中转基因技术的相关内容,就能理性的做出判断。
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同学们应在探究中,逐步加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生物学问题,比如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我们的体温为什么维持在37度?转基因抗虫棉是如何培育出来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寻找答案。
4.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同学们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现在的各种媒体充斥着各种保健品广告、药品广告,包括食品广告,鱼龙混杂,我们有责任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十八大后,我们国家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习主席多次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凸显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我们也应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同学们,生物学课程要求我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我们生物组的每一位老师也将不断学习,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共同提高!
谢谢!
高中国旗下的演讲稿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依托核心素养,探索数学教学》。
我们都知道,在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2017年山东、北京、天津、海南,进入第二轮课程改革试点,实行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今年山东省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习。文理不分、减少考试科目将数学推到了高考的最前沿,成了新课改的一个焦点,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要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的学习,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品德修养这些方面去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思维能力
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锻炼过程,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对教材做深入地研究、思考、挖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持久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素养。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终生受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如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推导,使学生严格遵守逻辑规则,做到判断正确、推理论证有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问题联合起来,形成一套知识体系,并提供一定数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猜想并归纳证明,把特殊问题推广到一般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审查,如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恰当?归纳推理是否合理?分析和纠正其中的错误,尽力达到“更好地思考”“思考得更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一题多解,即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探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解法比较,提炼解题思路;进行一题多变,即通过探索逆命题,改变条件、增设提问、推广结论等方式,促使学生根据变化进行思考,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要使学生掌握获取学习知识的本领。牛顿说过:“我的成功归功于精细的思考,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到达发现的彼岸。”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融入到思考活动中去。训练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从教师的“教会”转变成学生的“学会”与“会学”。
教师要积极寻求少教多学的“双导”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领悟。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出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口答、板演、做作业,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之进行点拨、讲解、补充。教师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它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三、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走向成功的法宝,在全社会中得到推广。
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学习的互动者、合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适当开展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的共同参与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合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当然,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合作毕竟有限,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比较有效的形式,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组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问题,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四、品德修养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是让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质。
教师用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习惯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教师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树立守时、遵守纪律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教师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要客观、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接受学生认知规律的差异性,相信他们都能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数学教学渗透品德修养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时机,使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健全的人格。
各位老师、同学们,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