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父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与孩子交流时的忌语,以免对孩子造成坏的影响,那么,父母不能跟孩子说的话有那些呢?教育孩子的忌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勿说伤害自尊心的话
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会贬损孩子,比如“你这个笨蛋”、“一点出息也没有”、“你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等等的话,孩子听了这些话,耳濡目染,身心就会受到极大的创伤。而像“你怎么不像你姐姐?她门门功课都拿满分!”这样的话语,更会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殆尽。这会让孩子心中想:“是啊,我样样都不如姐姐,父母一定不再喜欢我了。”从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活力。
教育孩子时父母正确的说法是:“我知道你担心成绩不如姐姐好,我们就不喜欢你了。孩子,你要记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爸妈不会因为你学习不如姐姐就不喜欢你的,你和姐姐都是爸妈的好孩子。”
不要命令孩子
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教极严,就会限制孩子这也不准,那也不许,从而养成说话命令孩子。对孩子说话总是:“放学后不许跟同学玩儿,不准去同学家,也不能带同学回来!”“除了学习,什么都别干!”如果总是这样命令,会让孩子走到极端,不是因为命令变的麻木、迟钝、唯唯诺诺,就是变的内心逆反表面听从,做事阳奉阴违。所以,虽然你是父母,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对孩子颐指气使,无所顾忌。
不能吓唬孩子
有些急躁的父母,对小孩没有耐心,当孩子哭闹或不睡觉时,为了立见成效,就会吓唬孩子:“再哭老虎来了!”“大夫来给你打针啦!”孩子不听话或惹了祸,有些家长甚至恐吓说:“我打死你,我剁掉你的爪子,踢断你的腿。”“你要考不上大学,我就不让你回家!”这些话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尽量不要去吓唬孩子,而应该用道理和亲情来感化孩子。
埋怨话不该说
一般孩子在犯错误后,会感到很无助,会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父母的话:“我怎么会这样?我真傻。”如果这时父母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会这样,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这样孩子的无助就会变成自卫,甚至出于对轻蔑语气的反抗或感到无能的自卑,他会在愤怒中反叛或在绝望中屈服。做为父母不应该埋怨孩子,而应该这样表达:“孩子,失败了不要紧,想想这样做为什么没有成功,再想想自己哪里错了,以后吸取教训就行了。”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反思中健康成长。
勿欺骗孩子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努力,会说些欺骗的话,却不兑现自己的承诺,比如:“听话,明天给你买好吃的,还给你买玩具。”“好好念书,考第一给你一百块奖金。”“放假带你去玩。”这些空头的许诺,一两次还行,如果时间久了,无形中就会教会孩子不守信用,说谎话。所以父母做出的承诺最好能够实现,这样才能有利于和孩子的交流。
不能侮辱孩子的人格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比如:对某位女同学有好感,和女同学来往密切,就认为是大逆不道,纯凭主观臆断,就说孩子早恋、你这个小畜生、小流氓等等,会使得孩子不好反驳,也无法解释,而且会严重侮辱孩子的人格,从而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所以这些话一定要忌讳。
不要拿孩子撒气
有些父母生气后就会无端地株连孩子,拿孩子撒气,比如“去去去,滚一边去!”“闭嘴,少说两句,没人把你当哑巴!”甚至孩子有时问些事情,也会没好气地说:“老问什么,没完没了的,别问了!”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横遭冷落,无端受气,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彼此的交流,所以父母应该注意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