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马屁”应是不像马屁的马屁!这是精明人的结论。那么,如何学会拍马屁呢?
香港股票市场里有时会发生某一股票突然以惊人的幅度飙升的情形。碰到这种情形,第二天的报纸往往都会报导说,市场“传闻”这间公司有重要的发展。这也就是说,股票升的原因是有好消息传出来。不过,要注意的是:消息只是“传闻”而已,因为消息还没有经传媒报道,其流传也因此仅限于在一个小圈子里。
事实经常证明,这种传闻“有限度的”到达若干投资者的耳朵里,往往作用比传媒白纸黑字传达到数以万计的人耳朵里作用更大。因为人们往往抱持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许多情况下间接听的消息,比直接听的更能令人信服!只有听众不多的消息,才像值得相信的内幕消息。
说穿了,这其实主要是因为人性有“狐疑的心理”,应了广东俗语说的“没有那么大只蛤蟆满街跳”的心理。因为人们倾向于相信“便宜的东西一定有问题”,所以连光棍佬也教人便宜莫贪。把这种技术的原理引伸到拍马屁的技术上,最高明的马屁“拍家”,往往正是通过间接途径拍,而且一拍即能拍到地方。
有这样一个人,真可谓是“马屁专家”。
他是某个部门的第二层次行政人员,相当于一个主任,但是这个人很会做人,跟上一层的同事都发展出特别好的关系。但是他要拍马屁的对象自然是他的老板,因为他的老板主管他的部门,对他操生杀升降之权。
只不过他的马屁常常不直接拍,而是间接通过老板的同级去做。在他老板的那些同级而对他老板友善的主管面前,这个人常常有意无意的称赞他的老板。如果有机会和大老板说话,他更不会放过有意无意表示他很钦佩老板的英明领导的机会。通过他人的嘴巴,这些话结果自然有许多传到他老板耳朵里。
如果你是他的老板,知道手下常在背后赞扬你佩服你,相信“很难不受感动”。这样听回来的马屁,比直接马屁受用得多!
人判断别人的好意,一定会先怀疑这好意后面是不是有什么动机。如果有人直接对你拍马屁,你会想到这“不过是马屁”,拍者这样拍的作用也不过是希望有回报。可是从传闻听到马屁,就有误导的作用了。一如股市的传闻,这样得来的讯息便似乎可信得多了。
直接的马屁像卖广告,“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尽管卖花赞花香也会有效(所以才有广告这样的东西),但有效的广告一如有效的马屁,必须“言中有物”能令听者信服才生效。不过,大多数马屁都但求攻心,很少是言之有物的,那么,这类“大多数马屁”如果能“间接拍”,效果一定大得多,因为听的人不会觉得这是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