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主动帮助他人

时间:2018-08-10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哈伯德说,“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惟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现实生活中会有一种人,他们从不关心别人的疾苦,而当灾难降临到他们自己身上的时候,便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他们永远不懂得关怀和帮助,更不懂得爱与被爱。那么,如何主动帮助他人呢?
 

有一个中年妇女,丈夫因病去世,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艰难度日。她原本在一家工厂上班,几年前,由于经济不景气,工厂面临倒闭,她下岗了。好在她平时待人很好,在街坊邻居极有人缘,下岗不久,便在亲戚朋友的助力下,在小镇兴隆服装市场旁开了一家饭店。饭店刚开张时,生意较为冷清,全靠朋友和街坊邻居们的关照。后来,由于女店主忠厚老实,又热情公道,小饭店渐渐开始有了回头客,生意也一天一天地好了起来。

也许是女店主慈悲善良的缘故,几乎每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小镇压上的五六个大小乞丐都会相继光顾这里。客人们常对女店主说:“快把他们轰走吧,这些都是好吃懒做的主,别可怜他们!”这时女店主总是笑笑说:“算了吧,谁还没个难处,再者你看他们风餐露宿的,也挺可怜的。”

人们都说,这女店主太善良了,从未见过小镇上其他店主能够像她那样宽容平中地对待这些肮脏不堪令人厌恶的乞丐。若是别的店主,一见到乞丐上门,就会严厉地呵斥辱骂,毫不留情地赶走他们。而这位女店主则每次都会微笑着给他们的饭盆里盛满热饭热菜,而且多是从厨房里取出来的新鲜饭菜。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她的施舍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做作之态。她的表情和神态十分亲切自然,就像她所做的一切原来就是一件分内的事情似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一天深夜,服装市场里一家经营童装生意的店铺,由于电线短路,结果引发了一场大火。那些服装几乎都是易燃物品,加之火借风势,眨眼工夫整个市场便成了一片火海。

而小饭店紧邻服装市场,势单力孤的女店主,眼看辛苦张罗起来的饭店就要被熊熊大火所吞没,那刚刚添置的冰箱和彩电也都化为灰烬,心急如焚。这时,只见那班平常天天上门乞讨的乞丐,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在老乞丐的率领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冰箱彩电,还有一个个笨重的液化气罐奋力地搬运到了安全的地方。紧接着,他们又冲进马上就要被大火包围的店内,将女店主的财物全都搬了出来。消防车很快就开了过来,大火被扑灭了。小饭店由于抢救及时,只遭受了一点小小的损失。而周围的那些店铺,却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全变成了一片废墟。

大火过后,人们都说是女店主平时的善良行为得到了回报,要是没有这些平时爱她恩惠的乞丐们出力,饭店恐怕也会变成一堆瓦砾。

人们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其实拿到现实生活中来,这种所谓的“因果报应”只不过是心存感激的受惠者对施恩惠者的一种报答而已。正如故事中的女店主一样,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自然在助人为乐之余还会得到回馈,这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不愿意干呢?

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不仅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同时也能在危难之际得到别人的关照;而平日里便孤独一人的人,在需要帮助时,恐怕只有靠自己了!人生的不幸往往在于,当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想不到去帮助别人,然而一旦需要别人帮助时,才想起该去先帮别人一把,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有人曾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悲苦。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说。他们进入另一个房间,它和第一个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很愉快。因为他们互相用自己的汤匙舀肉去喂对方。

因为自私,人们不肯帮助别人,不肯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一丁点利益,结果却是害人不利己,自己却失去的更多。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别人而付出的同时,快乐和富裕便会进入你的心中,相反,如果困守在自设的真空中,不肯接受也不愿意付出,那很有可能使自己窒息,很有可能像地狱的人们一样,守着食物饿死。

这虽然是一则寓言故事,但道理却值得深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生活中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就会体验到快乐,因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为别人付出你的爱心,就种下一片希望,就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就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互惠原理告诉我们,互惠是人类特有的文明,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石,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人类需要合作,而互惠则是合作的基础。互惠原理认为,人们倾向于尽量以相同或者相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比如,如果人家给了我们好处,我们应该本着礼尚往来的精神以类似的行为加以答谢,不应该无动于衷。

无数勇士为他们的主公奋勇杀敌,浴血奋战,说到心理诉求的基本规则,就是因为主公好吃好喝、高薪优职供着他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以色列对中国长期持有的友好态度来源于二战时期上海队犹太人的庇护,一些公司给美国的朝野两党都做了政治捐献,还有一些制药公司给科学家提供研究资助的时候,往往都不会附加条件,只是尽可能多地积累人情债。

一个日本富翁的发家致富经历可以极好地说明互惠原理对未来产生的深远影响。

他是一个从事批发麻绳的商人,刚开始,他把从厂家拿的货物原价卖给顾客,因此麻绳卖的特别好,很多人乐意到他那购买,成了他的重视客户。在他生意不断壮大后,他一方面向厂家诉说自己辛苦却没有酬劳,要求降低出厂价,一方面向顾客诉说自己一直原价卖东西,没赚头,干不下去了。结果是,厂商不愿失去重要客户,而把每条麻绳降低一毛钱卖给他,顾客想以后继续有便宜的货源也每条麻绳多给了一毛钱向他购买,就这样,有了两毛钱的中间差价,而且每年他的麻绳销量都是成百上千万的,很快他就成了富翁。

这就是考虑到互惠原理,先自己吃点亏,让对方受益,进而双方都受益的典型例子。正是有了互惠这张网,人们才会放心地展开合作、分工,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它蕴藏的巨大力量,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随机抽样,给挑出出来的人寄去了圣诞卡片。虽然他也估计会有一些回音,但却没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了一张,而其实他们都不认识他啊!给他回赠卡片的人呢,根本就没有想过打听一下这个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就自动回赠了一张,也许他们想,可能自己忘了这个教授是谁了,或者这个教授有什么原因才给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样,不能欠人家的情,于是就给人家回寄了一张总是没有错的。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求人办事,如果没有及时回报,下一次又求人家,就显得不太自然,因为人家会怀疑你是否有回报的意识,是否感激他对你的付出,及时地回报,可以表现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人与人之间,就像坐跷跷板一样,要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回报的人,即使得到了好处,也是暂时的,迟早要被人疏远。互惠原理常常会把偿还的义务强加到我们头上,但我们从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时候还是占多数的,正因为如此,笃信并且服从这个原理也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为规范,人们对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偿还的人有一种普遍的厌恶感,往往会极力避免与他们为伍,为了避免被贴上像乞讨赖账、忘恩负义这一类的标签,即使是面对明知会付出更多的不公平的交换,我们有时候也是愿意接受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