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与微笑一样,也是富有感染力的表情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际交谈中,交谈时的目光很重要,眼睛配合有声语言的应用,可以表达语言无法描绘的思想感情。眼睛注视时间的长短、眼睑睁开的大小程度、瞳孔放大的程度以及其他一些变化,都能传递最微妙的信息。如正视表示对别人的庄重,斜视表示轻蔑对方,仰视表示聆听中在思索,俯视表示高高在上的姿态或者羞涩的心理等。
一般来说,每一种眼神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在日常交谈中,若能懂得这些目光的含义,那么就能获得更多的谈话信息,也能巧妙地利用目光语辅助交谈。例如,视线转换频繁,说明心不在焉或心虚;视线向下,表示胆怯、伤感等;视线向上,是沉思、高傲的反映。在交谈时,目光自下而上地注视对方,一般有“询问”的意思;目光自上而下地注视对方,一般表示“我在倾听你的谈话”;眼睛光彩熠熠表示对别人的谈话充满兴趣;如果是频频看手表,则是表示有事情要办、不耐烦的意思,这是希望对方结束谈话的暗示。
要巧妙地利用目光辅助交谈,在大体了解了目光的含义之后,在注视对方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目光要自然、柔和、亲切、真诚。眼睛注视一般经常用到以下三种:
(1)凝视对方,即集中目光看对方。在公事中,目光限于前额到双眼,使人感觉你的态度诚恳认真。社交场合中,看双眼到嘴这个三角地带较为妥当。如果是关系亲密的朋友,可以看从双眼到胸的部位。
(2)环视听众。讲话时眼睛向前有目的地扫视一下,可以使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集中注意力,不觉得你在和某个个体交流,这样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握控制好说话的主动权。不能只注视其中某一个人,而要兼顾到所有听你讲话的人,让每个人都感到你在注视他。不要让某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受冷落了。
(3)虚视。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目光虚实交替使用,“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目的是“目中无人,心中有人”。注视别人时注意不要死盯着对方的眼睛,否则会使对方感到不自在;不要在某一局部区域内上下翻飞,否则会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否则会使对方感觉你心不在焉;不要含胸埋头,否则对方会认为你胆小怯懦或者对谈话不感兴趣;不要高昂着头,两眼往上看,这样会显得待人傲慢,以上这些目光的使用都是失礼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此外,注视对方时要注意眨眼的次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分钟眨眼6~8次为正常,若频繁眨眼,单位时间内次数过多的话,则会让对方认为你在怀疑他所说内容的真实性。
其次,交谈中还要注意与交谈方的目光对视。如果交谈中双方目光相遇,相对视,不要将目光慌忙移开,应当大方自然地对视1~3秒钟,然后才缓缓移开。这样显得心地坦荡,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猜疑,或被认为是胆怯或者心虚。
对视要注意:第一,当别人在交际场合说错话或做了不自然的动作时,他一定会感到很尴尬,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担心受到人们的嘲笑,害怕对方会蔑视他。这时千万别盯着着他的脸与他对视,即使对视也应马上转移你的视线。否则,他会认为你在用目光讽刺他。第二,一般来说,双方在交谈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脸部,以示尊重别人,但要注意谈话的状态。当双方相视无语时,就不要再盯着对方的脸。因为双方缄默无言时,本来就有一种冷漠、踌躇不安的感觉。这时你的注视不仅不会显示尊重,还会使对方显得更尴尬。
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中,眼睛是最能传情达意的:“人的眼睛与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眼睛具有反映内心深层心理的特殊功能。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中显示出来。在与人交往中,往往通过“眼语”可以观察对方是喜欢你、支持你,还是讨厌你、反对你。所谓深沉的注视表示崇敬,横眉冷眼指仇敌,眉来眼去指情人在暗送秋波,就是目光的功能体现。
社交活动中,眼神若能运用得符合固定的礼仪规范,可以在人际交谈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会在无形中助你的事业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