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向对方表示你的歉意。这种方式很能显出道歉者光明磊落的博大胸襟,往往令对方心悦诚服,冰释前嫌。那么,如何给别人道歉呢?根据道歉者与对方的不同身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向下属道歉
向下属道歉需要领导者放下架子,不怕丢面子,最好能在公共场合显示严以律己的作风。1989年,四川省省长张皓若应邀参加一个高教工作座谈会。由于主办单位未能准确通知开会的地址,他迟到了半小时,本来是情有可原的。可他却当即当众作了检讨:“我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自我原谅,我向大家作检查。不坚决改掉这种拖拉作风,还搞什么改革开放?请有关同志写个材料,说我今天参加会议迟到半小时,向到会者作了检讨,通报全省。”
2. 向同事道歉
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因为工作可能造成误会,及时地自责不仅能挽回员工与员工之间影响,也可以打破因此形成的尴尬局面,免得造成不必要的隔阂。抗战时,郭沫若在武汉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一次,郭沫若邀请冯玉祥将军到三厅来演讲。可开会那天,冯玉祥准时来到会场,可这时三厅的工作人员还未布置完会场,郭沫若很过意不去,一再向冯玉祥道歉,并在大会上公开自责说:“这次大会我们特邀请了冯先生来作演说,可是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在当今全民抗日紧张的时候,工作效率竟如此低下,是万万不可原谅的,我对不起冯先生,也对不起各位听众。”说着,他突然举手“啪啪”地打自己的耳光,边打边说:“打这个不会办事的东西!”全场震惊,冯玉祥大为激动,事后啧啧赞叹道:“郭先生是一个多么有血气的人!像郭先生这样的人愈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就愈大……”
3. 向民众道歉
作为国家高层领导者,有了失误而向一般民众道歉,民众才能愈加拥护和爱戴你。据1989年《参考消息》介绍,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在一家商场和一位74岁的平民贝尔对话,当贝尔要求他解释政界人物薪酬与养老金之间的差距的时候,霍克失言,竟称贝尔为“愚蠢的老家伙”。事后,霍克总理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在报上公开发表声明向贝尔致歉:“我诚恳地为我的发言道歉。我当时对他否认已对老人减税,以及指责我和其他政界人物通过给自己加薪而自肥后,感到非常气恼。不过,这样并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而我希望贝尔会接纳我道歉的心意。”
4. 向敌人道歉
向敌人道歉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境、形势下所作出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可以说,这是一种争取民心,赢得支持、分化敌人的斗争策略。当然,这种道歉也需要真诚,更必须公开,否则便失去了意义。在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的秘书李少石被国民党伤兵开枪打死。那时,社会舆论一致认为这是国民党破坏和谈,是一个阴谋等等。但是后来经过调查得知,这次事件的起因是李少石开车超速行驶,撞伤了国民党的伤兵而又没有及时停车,以致引起对方开枪。周恩来立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舆论界公开了事件真相,承担了责任,并表示愿意负担国民党伤兵的全部医疗费用。这一行为感动得国民党首席谈判代表张治中将军由衷地说:“得中国百姓之心者,惟周公耳!”
5. 向晚辈道歉
老一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往往比领导者与下属关系在心灵沟通上来得敏感、直接、尖锐。晚辈下属既有对老一辈领导者父亲般的尊敬与崇拜,又有对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警觉”和困惑,形成一种“代沟”,往往阻碍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作为既是领导者又是老一辈的人,一旦遇有失误,更应主动道歉。一次,一位著名的老作家应邀到某地一所大学为大学生作报告,在报告中他谈到关于残疾人自强自立方面的问题时,无意中却使用了“残废”一词。在他报告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便收到一张青年大学生写来的纸条子,他打开一看,不由心中一震:条子中说:“李老师,我是您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可是今天我觉得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动摇了,因为你在报告中竟然用了‘残废’一词刺痛了我。我是一个失去左臂的人,但我觉得我并不是废人。”这位作家读后深感内疚,马上在报告结束时,向这个青年作了道歉说:“今天,我在这里作报告时,有一个词用错了,我将残疾说成了残废!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虽然我不是有意的,但它却深深地刺伤了所有残疾人的心。我在这里真诚地向给我写条子的这位青年道歉,也通过你们向所有的残疾朋友们道歉!今天不是我给你们上课,而是你们给我上了一课,是你们告诉我: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作家,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