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同样,在说服的过程中,也讲究用事实说服别人。
挪威有句谚语:“即使千言万语,也比不上一桩事实留下的印象深刻。”也就是说,想要通过用语言的方式去说服他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事实说话。把你所要描述的整个过程,用实际数据或样品的方式呈现给对方。在事实面前,对方就会相信你的说法,从而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是1千克重的物体的10倍。
1700多年以来,人们一直都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质疑。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做实验场地。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
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问题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为了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伽利略摆出了事实。在事实面前,人们不得不信服。当你时间很紧,或是不愿浪费太多的口舌来说服他人认同你的决策时,就应该利用事实的真相,争取做到一语中的。而要一语中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最有力、最不可抗拒的事实。
有一次,丞相萧何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一处专门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钱财,才这样想尽办法为他们说话。于是,萧何被捕入狱,同时被审查治罪。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就不惜用大刑迫使犯人服罪。
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的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您是否还记得原来与项羽的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而不谋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刘邦深有感触,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和萧何的一片忠心,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这位姓王的侍卫官并没有说自己的观点,而是一开口就摆出事实,而且是最关键的事实,让刘邦深有感触,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和萧何的一片忠心,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向被说服者提供理由时,应该注意到,客观的证据总是优过你的主观看法。如果你能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那就没有必要再三重复你个人的看法,因为说服力自然会增强。某商店里,有一个营业员非常会做生意,她每个月的销售业绩都是第一名。
有人向她询问其中的秘密,她毫不保留地告诉:将顾客当成是自己人。同事不相信。这名营业员说:“你可留意一下,看看我是如何卖货的。”同事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观察起来,只要有顾客到了这位售货员这里,那名同事都要看个究竟。
一天,一位顾客站在柜台前东瞧西望,还不时用手摸摸柜台上的布料,却不肯买货。这位售货员走上前去问:“您是想买块面料吗?不错,您看,这块面料颜色深浅不一,不适合您穿。”说着,这位售货员走到旁边,拿过另一块布料说:“从您的穿衣打扮,我认为您是机关干部。这件布料的颜色适合您,您想想哪个划算?”顾客见售货员如此热心,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布料。同事看到这个情景,信服了。
为了说服顾客相信自己的话,售货员用事实说话。在事实面前,任何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唯有事实,才是说服对方的一个好办法。